郑州房地产企业频现欠税榜单 最高欠税已达760余万

要闻大河报2017-05-26 09:54:08

  房地产企业俨成欠税“代名词”

  经历过专项稽查、欠缴督促,房地产企业,依旧是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

  近期,郑州市地方税务局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欠税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纳税人名单。上榜的15家企业中,除2家企业外,其他13家企业均有房地产属性,其中最高者,欠税已达760余万。

  “对欠税企业进行常态化公告,目的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提醒和督促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及时清理欠税。”郑州市地税局人士告诉记者,自2014年四季度以来,郑州地税局按季度发布欠税公告,而“房地产”,是榜单中的重要名字。

  梳理历次的欠税公告不难发现,房地产企业上榜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如2014年第四季度,上榜房地产企业仅有2家,到2015年第一季度,上榜企业增至5家。而今年则增至13家。“这种增长甚至已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一位地税人士表示。

  根据国税总局《欠税公告》的规定,企业、单位纳税人欠缴税款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由地(市)级税务局(分局)公告。同时一旦被计入欠税名单或被公告,将对纳税人的信用等级产生较大的影响。

  除了影响信用评价外,税务部门还将对欠税大户采取包括限制企业法人出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方法加大清缴力度。“对于本辖区内的欠税大户,公示后还没有进行缴纳,将会按照征管法来进行强制执行。”金水区地税分局相关人士称,此外纳税人还需要缴纳相当数额的滞纳金以及罚款。

  多方因素导致欠税频现

  房地产企业之所以成为欠税“重灾区”,与其当前的经营状态以及财务的不规范,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位税务系统房地产税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深层调整,楼市分化极为明显。特别是对一些中小房企来说,发展遭受重压,造成了房地产企业成为欠税“主力”。

  就郑州市的企业情况来看,目前一些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地产企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楼盘位置不理想,普遍销售形势不太乐观,造成了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并从源头上导致资金短缺。此外,个别企业与担保公司出现资金链条上的问题后,受环境影响造成挤兑风波,从而影响到企业已经协调好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无法实现。“另外地产企业在取得土地之后,需快速、不断投入资金,这部分支出短期内难以回收,也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该负责人表示。

  而行业人士魏先生则称,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承压,会想办法拖延缴纳,或将部分费用以其他名义进行抵消、扣除,而这种行为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则会直接算作欠税。“税务部门其实也考量了企业情况,留下了回旋空间。”魏先生坦言,对处于辅导期内的企业,只要完成了欠税补缴,就不会遭受处罚。而过期未缴纳,才可能上榜。

  除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外,财务系统的不规范,也是地产企业频现榜单的主要原因。郑州一家知名房企财务负责人就表示,除了部分大型房企外,多数中小地产企业都曾出现计税事项不清、欠缴、漏缴税款的情况。而去年起,根据国税总局要求,税收清缴开始从灵活向重点突破转变。“地产企业习惯于模糊纳税,如今治税规则不断细化和规范,欠税数量自然会增加。”

  倒逼企业自我规范

  对于欠税公告的常态化公布,地产公司的反应普遍谨慎。

  如上述财务负责人就表示,目前公司对于涉税行为极为谨慎,每到征纳期,会多次进行自查。而南阳市一企业则在3个财务的基础上,又招收3名财务人员。“就怕出现遗漏、错算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强化清欠措施,并根据企业性质进行分类清欠等措施外,地税部门在清欠过程中,还会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对确有难度的企业,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政策范围内为服务地方经济开展清欠工作。

  去年5月,省地税局与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平安银行郑州分行签订税银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我省获得A类纳税信用等级的企业,凭借纳税信用等级即可在两个签约银行获得优惠信用贷款,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而今年5月13日,我省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联手打造的“税银通”也正式上线,银行将利用税务大数据作为授信依据,为企业提供无担保、轻担保贷款,降低高纳税信用企业的贷款难度。

  “税务部门在加强服务意识的同时,地产企业也在向财务规范化转变。”一位地产行业人士认为,公布欠税名单,是对地产企业的一种规范,让曾习惯于打擦边球的地产行业纳税人,开始考虑违规之后的高成本。与此同时,税务部门也为高诚信纳税人提供了融资、贷款以及税收减免等诸多优惠政策,并将监管向风险防控倾斜,为企业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税企之间良性互动与合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