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雨季“看海”模式 郑州在建海绵设施项目300余个

本地东方今报2018-07-13 09:53:05

  每年夏天一下暴雨,不少城市都会出现“大水漫街”“在城市看海”的现象,城市内涝经常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而汛期过后,天气逐步干旱,如何留蓄雨水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怎样避免“雨季看海”,又怎样利用宝贵的水资源?郑州等不少城市开启了海绵城市的建设。

  7月12日,记者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在建海绵设施项目300余个,不久将告别雨季“看海”模式。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米方杰 实习生 李亚丹/文

  【试点】 郑州这俩区域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每到夏天的雨季,一些城市就会上演“城市看海”的景象,如何防止城市内涝,成为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据悉,我国目前99%的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若遇到强降雨,管道不够用便容易出现“在城市看海”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整座城市比喻成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下雨时,把雨水吸收储存到“海绵”里;需要水时,挤挤“海绵”把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据悉,2016年,郑州市入选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入选的8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据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计划,郑州划定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作为试点区域,总面积76.7平方公里,确定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同时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均建立了具体的指标体系。

  记者了解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试点区域为陇海铁路、西三环、航海西路和西四环合围区域,面积36.7平方公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试点区域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东四环快速路(107辅道),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依东风渠,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未来】郑州在建海绵设施项目300余个 将告别年年雨季年年涝

  “近两年来,郑州市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要求开展工作。”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郑州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已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经过两年的建设,郑州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初具成效,已完成建筑小区、道路、公园绿地、水系、管网厂站类项目近百项。其中郑东新区的足球公园、湿地公园、祭城安置区,市民公共文化区秀水河,二七区马寨镇萍湖路、马寨生态广场,惠济区碧源小区等项目建设中都很好地落实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主要采用建设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旱溪、蓄水池等海绵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据悉,为更好地适应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郑州市政府于2018年组织修订了《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各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明晰,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更加明确。“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前期规划管控,参考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武汉、池州、嘉兴、南宁等城市的做法,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文件‘一图一表’,作为审查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

  记者获悉,目前,郑州市在建海绵设施项目300余个,其中,有市重点工程如贾鲁河综合整治工程、西流湖公园、“四个中心”、“四个文化片区”等。据介绍,这些在建项目均贯彻海绵城市理念,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经过试点区域的建设,带动全市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久的将来,郑州将告别年年雨季年年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