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房产税试点“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评论新华网2015-03-11 09:39:08

  我叫房产税,完整的名字叫“个人住房房产税”,刚刚4周岁,我和我的妹妹,一个生在上海,一个生在重庆,都是试点。这些年,总有人说我们姐妹俩“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次全国两会上,我们依然“没有下楼”。

  我也认为,该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年“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楼”的原因了。我们不想被楼下的人们遗忘,毕竟,我们姐妹俩是国家税制这个大家庭兄弟姐妹中,同“亲们”贴得最近、最直接的啦!

  说起我们的出身,还真有点“高大上”

  同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这些哥哥姐姐们相比,我们的辈份小得多。我2011年1月28日出生在上海,同一天妹妹在重庆出生。

  作为上海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我是从在本市新购且属于家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上海居民家庭征收的。人均住房如果不超过60平方米,就可以免征;如果超过60平方米,超出部分就得缴税。噢!差点忘了: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住房的,也需要缴税。

  你想想,在大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还真都算是钱袋子有点任性的人。当然,我妹妹也不弱,她是在重庆主城九区中,从独栋商品住宅的拥有者,高档住房新购者,新购第二套及以上普通住房的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身上征收的。

  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想想我们的出身,还真有点“高大上”:一是可以让先富起来的人、住豪宅的人、有多套房的人适当地对公共财政收入多做点贡献,符合支付能力原则;二是公共财政收入中添加了这样一些财力后,可以更好地扶助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成员;三是可以更好地优化国家税制,让我们这个大家庭人丁兴旺。

  事实上,我们姐妹俩的名字——“房产税”,最早出现在1986年,当时是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依照暂行条例开征的税种,但属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在当时是免税的。25年后,在一东一西两个城市,对一部分“高大上”居民住房开始征税,而且是征在保有环节上,才有了我们姐妹的呱呱落地。

  算一算,你的房子要交多少税?

  如果要在上海或重庆买房,要交多少税?我的算术还是不错的。

  在上海,税率有两种:一般情况下为0.6%;如果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是本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或2倍以下的,税率可减为0.4%。计税依据上,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我用这个公式,对一户姓谢的三口之家进行了计算。这户人家原在上海有80平方米学区住房,为改善居住条件,2014年初又购买一套200平方米、总价700万元的住房。新房单价是每平方米35000元,高于2013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单价每平方米16192元的2倍,税率就是0.6%。

  谢家两套房子共计280平方米,而按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这个三口之家需要缴纳100平方米的房产税。那么,它的计算方式就是100平方米×(35000/平方米×70%)×0.6%=14700元。这就是谢先生一家全年需要缴纳的税金。谢先生对我说,“这笔钱差不多等于多交一份物业费,没有对家庭支出造成很沉重的负担,但自己也不是大富之家,钱也不能任性花的”。

  听妹妹说,重庆税率分为多档,从0.5%到1.2%不等,购房单价越贵,税率越高。九龙坡区的罗先生就是征税对象,罗家独幢别墅在250平方米左右,按规定,免税面积为180平方米,适用税率为1%。最后算下来,缴纳了2000多元的税金。据说罗先生除了希望税率不要太高外,总体上还算是比较淡定。

  4岁的我们,还太稚嫩、单薄

  既然我们这两根“羊毛”是从这么“高大上”的“羊”身上出来的,那么四年多时间,我们向政府贡献了多少税收呢?说实话,有些不好意思讲。

  2011年当年,上海市财政局宣布征得个人住房房产税超过1亿元,到2013年,三年税收累计在6亿元。重庆在我们出生那一年,也宣布征得个人住房房产税1亿元,到2013年,我测算过,三年税收累计不超过4亿元。

  到2014年,大家似乎已不太关心或忘记了两地的房产税数字了。但我注意到,上海市当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中,房产税收入26.8亿元,重庆市为17.5亿元。不过,要提醒你一下:这两个数字里面应该还包含了商业房产税。如果单列个人住房房产税,数字可能不好看。

  可即使如此,这两个数字也分别仅占上海、重庆201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和0.7%。看到这个比重,你是不是也醉了?爹妈曾希望我们姐妹俩取代“土豪远房表叔”——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主要税源,现在看还是低调点吧。有人说我们“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我们毕竟才4岁,身板儿还很稚嫩、单薄,怕是自己连路都走不好,爸妈不会轻易让我们下楼的。

  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方面,我们初期虽然吓退了一些炒房者,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家庭只缴纳几千元税费,我们姐妹俩这样的分量还不足以吓退资本进入楼市的热情。更让人生气的是,开发商会想各种大招来躲避我们,比如“类独栋别墅”、“小住房+大车库”、捆绑“双产权”销售等方式。

  不过,最近我们姐妹俩已不担心高调出场、低调收场的尴尬了,因为爹妈正在给我们改名字,叫房地产税,今后与房地产相关的一系列税种,都要捆在我们身上啦!就像改名要到公安局一样,我们改名也得经过法律程序,听说还要立法。因此,我们会越来越强壮,下楼是迟早的,但现在时机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