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评论京华时报2016-12-23 09:41:05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在过去一周迅速引发各界刷屏与热议。

  “房子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走热的背后,首先是这句话是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这句话也与广大购房者产生共鸣。的确,近年来,一些房地产项目捂盘惜售、哄抬房价,部分二手房中介炒作房价、虚报房源等乱象层出,房地产炒房客把房子作为投机工具,不仅让房地产市场充斥恐慌、焦虑购房心理,也让房地产偏离了其核心的居住属性,导致房地产市场波动起伏不定。

  如何让“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药方,那就是,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其实,一些金融、土地政策,目前已经开始落地执行。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执行的贷款政策是首套首付35%到40%,二套50%到70%,实际上就是第一套房提供相对低一点的首付比例,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大,第三套不提供贷款。一个家庭在一个城市有两套房子应该是够住的,所以只要这种政策严格执行到位,政策的目的就可以达到。

  此外,目前北京9·30政策里的土地政策很有借鉴意义,如加大自住型商品房的土地供应,这是北京过往几年里有效控制房价的重要手段;重启70/90政策,实行“限房价竞地价”,开发商自持住宅出租的土地出让方式等是很正确的。

  但是,解决房地产市场固有顽疾,还需长效机制,比如,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长期空置、多套持有的房屋进行调控,让空置的房子进入买卖或租房市场,成为市场新增供应,不仅有利于供求关系平衡,也有利房价稳定。

  同时,解决房地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子本身兼顾消费与投资属性,不少人购房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反映的是我们投资渠道的匮乏,如何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摆脱目前投资渠道单一化现状,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能否走向健康的关键。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给明年房地产指明方向,相信明年楼市政策将围绕这一方向出台,相信一些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方面工作也会加速推进,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才能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房地产也会逐渐回归居住属性。(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