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新政下“夹心层”的无奈与心酸
提要:4月7日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北京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70%,贷款利率为同期1.1倍。公积金中心的通知再次强调了 “认房又认贷”的原则,即在北京市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中显示无房,但有1笔房贷或1条公积金提取记录的房贷申请人,首付比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为 1.1倍。
4月7日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北京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70%,贷款利率为同期1.1倍。公积金中心的通知再次强调了 “认房又认贷”的原则,即在北京市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中显示无房,但有1笔房贷或1条公积金提取记录的房贷申请人,首付比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为 1.1倍。类似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北京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昨天开始执行,对商业贷款购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进一步提高门槛。
房贷新政,让一批夹心层“中枪”。
他们几乎都有以下特点:80后,工作时间不长,但有购房资格;有一定积蓄,结婚不久;名下有房,多为贷款购买,且面积不大,因生活需要,打算换房。当夹心层希望使用贷款购置新房时,会遭遇首付比例提高的现实难题。有的是从60%提升到70%,有的是从30%提升到60%,夹心层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可能因为房贷新政而遭遇打压。
“房贷从紧让我没钱装修了”
“首付提了10%,我把装修的钱都搭进去了,难道真的要住毛坯房了?我现在要换房,经济负担太大;不换房,房子肯定不够住。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北京打拼多年,徐新(化名)个人名下有一套小房子,现在成为改善性需求的成员——结婚没多久、准备要孩子、打算接老人来京、希望换个大房子。结果,想换房的徐新,先撞国五条,再遇贷款新政,换房成本不断上升。
2000年,徐新从东北老家考进北京的大学,那是他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从北京站出来,坐进学校的大巴车,当大巴车从西三环开进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这里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当时觉得北京太大了,西三环是什么地方,离北京站怎么那么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新对北京才开始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因为大学有摄影课,需要机械相机,徐新和同学们去了一趟西四环定慧寺的摄影器材城。定慧 寺,那是一趟公交车的终点站,对当时的徐新来说,是个比西三环更加遥远的地方。后来,摄影课室外写生,徐新又跟同学们去了趟国贸,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坐公 交车,需要在“大北窑站”下车。
“那时候,觉得定慧寺太远了,周边好像非常荒凉。就算是大北窑,也没现在这些高楼,从国贸往东看,还是一马平川的感觉。”
2001年,徐新读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对北京的房价有了感觉。当时学校附近的一个楼盘开盘,均价是7000元/平方米,“我当时都傻了,7000块!我一个月生活费才500块。什么时候一个月能挣7000块?”
时光飞逝,到了2008年,毕业4年后的徐新在北京落了户,月薪真的挣到了7000块,但西三环学校边的房子早就卖到2万元以上了。为了能在北京安居乐业,徐新以近万元的单价,在北京东五环外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
2013年的徐新,已经是个年过30的已婚人士,准备要孩子,换房子变成了当务之急。徐新的妻子在结婚前也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这样,夫妻的 名下有两套小户型。两人合计着卖掉一套小房子,再换一套大的,用卖房的收益去交新房子的首付,再把剩下的那套小户型租出去,用租金还新房子的贷款。
计划很圆满,现实很骨感
过完春节,3月,徐新开始准备换房,先卖再买。没想到卖房子的时候,他正好撞上国五条。他的小房子没满5年,也不是唯一住房,“20%的个税, 买家不愿意承担,我当然也不想负担”。为了赶在北京细则落地前过户、避税,他降价10万,原来170万的房子最后160万成交。
徐新看上的新房子,在六环外,总价214万,“远就远一点吧,房子大,以后生了孩子,老人过来,都能住下”。他打算用公积金贷款买新房,因为是 二套房,所以要交不低于60%的首付。不过,他的公积金最多只能贷80万,这样首付134万,正好超过60%。徐新盘算着,手里还能余点钱装修、买车位、 缴纳各种税费。但当他交了订金,送上各种证件等待购房资格审核时,开发商给他打来了电话,公积金新政出台了。“首付提高到70%,我就得交150万首付, 比原来多16万。等交房时,各种税费将近10万,我卖房子拿到的160万全搭进去了,装修什么的,就实在没钱了。”
为避国五条,徐新降价10万卖房,因为没躲开公积金新政,他又要多付16万首付。“这26万,我至少要5年才能攒下来,却在一个月的时间赔出去了。”
房贷新政,让一批夹心层“中枪”。
他们几乎都有以下特点:80后,工作时间不长,但有购房资格;有一定积蓄,结婚不久;名下有房,多为贷款购买,且面积不大,因生活需要,打算换房。当夹心层希望使用贷款购置新房时,会遭遇首付比例提高的现实难题。有的是从60%提升到70%,有的是从30%提升到60%,夹心层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可能因为房贷新政而遭遇打压。
“房贷从紧让我没钱装修了”
“首付提了10%,我把装修的钱都搭进去了,难道真的要住毛坯房了?我现在要换房,经济负担太大;不换房,房子肯定不够住。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北京打拼多年,徐新(化名)个人名下有一套小房子,现在成为改善性需求的成员——结婚没多久、准备要孩子、打算接老人来京、希望换个大房子。结果,想换房的徐新,先撞国五条,再遇贷款新政,换房成本不断上升。
2000年,徐新从东北老家考进北京的大学,那是他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从北京站出来,坐进学校的大巴车,当大巴车从西三环开进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这里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当时觉得北京太大了,西三环是什么地方,离北京站怎么那么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新对北京才开始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因为大学有摄影课,需要机械相机,徐新和同学们去了一趟西四环定慧寺的摄影器材城。定慧 寺,那是一趟公交车的终点站,对当时的徐新来说,是个比西三环更加遥远的地方。后来,摄影课室外写生,徐新又跟同学们去了趟国贸,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坐公 交车,需要在“大北窑站”下车。
“那时候,觉得定慧寺太远了,周边好像非常荒凉。就算是大北窑,也没现在这些高楼,从国贸往东看,还是一马平川的感觉。”
2001年,徐新读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对北京的房价有了感觉。当时学校附近的一个楼盘开盘,均价是7000元/平方米,“我当时都傻了,7000块!我一个月生活费才500块。什么时候一个月能挣7000块?”
时光飞逝,到了2008年,毕业4年后的徐新在北京落了户,月薪真的挣到了7000块,但西三环学校边的房子早就卖到2万元以上了。为了能在北京安居乐业,徐新以近万元的单价,在北京东五环外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
2013年的徐新,已经是个年过30的已婚人士,准备要孩子,换房子变成了当务之急。徐新的妻子在结婚前也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这样,夫妻的 名下有两套小户型。两人合计着卖掉一套小房子,再换一套大的,用卖房的收益去交新房子的首付,再把剩下的那套小户型租出去,用租金还新房子的贷款。
计划很圆满,现实很骨感
过完春节,3月,徐新开始准备换房,先卖再买。没想到卖房子的时候,他正好撞上国五条。他的小房子没满5年,也不是唯一住房,“20%的个税, 买家不愿意承担,我当然也不想负担”。为了赶在北京细则落地前过户、避税,他降价10万,原来170万的房子最后160万成交。
徐新看上的新房子,在六环外,总价214万,“远就远一点吧,房子大,以后生了孩子,老人过来,都能住下”。他打算用公积金贷款买新房,因为是 二套房,所以要交不低于60%的首付。不过,他的公积金最多只能贷80万,这样首付134万,正好超过60%。徐新盘算着,手里还能余点钱装修、买车位、 缴纳各种税费。但当他交了订金,送上各种证件等待购房资格审核时,开发商给他打来了电话,公积金新政出台了。“首付提高到70%,我就得交150万首付, 比原来多16万。等交房时,各种税费将近10万,我卖房子拿到的160万全搭进去了,装修什么的,就实在没钱了。”
为避国五条,徐新降价10万卖房,因为没躲开公积金新政,他又要多付16万首付。“这26万,我至少要5年才能攒下来,却在一个月的时间赔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