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改造进入“冲刺阶段”安置小区像村

要闻河南商报2014-07-28 09:34:15

  如今,郑州城中村改造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河南商报》关于郑州回迁安置小区的系列报道引发了强烈关注和反响。

  追踪

  燕庄新区已开始清理垃圾

  7月23日,商报刊登《短短六年 燕庄又变回城中村》的报道,引发众多媒体转载,读者评论如潮。

  报道同样引起了小区管理者的注意,昨日,燕庄新区的居民谢先生打来电话说,《河南商报》刊发“燕庄新区重回城中村”报道后的第二天,小区南院堆积的垃圾已经被清理了。

  他说,要代表小区居民对《河南商报》说声“感谢”,他也希望商报继续关注类似关系民生的问题,“为百姓谋福”。

  讨论

  如何防止此类小区成“立体城中村”

  村民心理也需城市化

  对于燕庄新区生活环境的变化,昨日,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明锁教授说,“回迁安置小区环境的改善,光是景观的城市化远远不够,村民心理层面的城市化也是一个重要命题。”

  河南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也赞同张教授的观点,他说,据他了解,很多回迁安置小区的居民,还没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跨越。

  昨日,在龙港新城小区,正在自家阳台上忙碌的杨婆婆说:“为了适应这楼房的生活,我花了差不多5年时间。”杨婆婆回忆,当初她想把被子、腌菜拿到楼下的空地晾晒,被告知不允许,那些锄头、铲子,更不被允许放在楼道里。而今年早些时候,郑州普罗旺世(资料图库)小区,一回迁居民在自己屋里养了两只山羊,由于羊叫声扰民而被邻居投诉。

  村民的心理需求应得到重视

  “实际上,回迁安置小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村庄,但又没有按照村庄的模式来对它进行管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说,“比如,很多时候,村民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决定了改造很难成功。”梁教授说,类似居民在社区养羊、养鸡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到村民自身素质低上,“更多的是管理者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宋向清说,村民的市民化,需要政府多管齐下。“治安、管理、服务都要到位。此外,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宋向清说,进行文化渗透,是城中村改造必要的一环。他认为,首先要让村民认可市民身份。“如果没有正式的职业,游离于城市公共事务之外,那么他们很难形成以社会分工和都市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关系。”宋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