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次拍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本地河南日报2014-04-02 15:51:36
提要: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我省该如何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又能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我省该如何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又能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

6月19日,新乡市举行了一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拍卖会,这是我省首次拍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此次拍卖活动,对将来构建全省统一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是一次有益探索,也为如何解决建设用地紧张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带来思考。

一场特殊的拍卖会

6月19日,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新乡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举行,与普通的实物拍卖不同,此次的标的物是卫辉市200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此次拍卖是新乡市首次拍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省也尚属首例。

在当日上午的拍卖会上,新乡市卫滨区人民政府、平原新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等8家竞买单位对7块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进行了激烈的竞拍,最终所有耕地指标均以高出起拍价30%的价格成交,并进行现场签约。竞拍耕地指标最高成交价为每亩4.6万元,总拍卖金额达到8500万元。

“拍卖的结果超出预料,很成功。”会后接受采访时,新乡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锋说,此次拍卖的初衷是,为了加快新乡市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利用,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

王锋说,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单位占用多少耕地,在占地之前就必须开发整理出相应面积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如果本地区后备耕地不足,则可以购买其他地区补充耕地指标,以满足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对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进行拍卖,是新乡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创新举措,是打造阳光土地市场的重要一步,对挖掘农村土地整治复垦潜力、显现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负责人表示,新乡的拍卖活动对将来构建全省统一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是有益的探索。

后备资源越用越少

在新乡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拍卖会的背后,一个日益紧迫的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迎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但同时,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我省要坚定不移地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更具体地说,我们要守住“1.1872亿亩耕地”红线。

既要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又要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河南按照“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思路,坚持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稳定耕地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手段。1999年以来,全省整治农村土地近1500万亩,新增耕地近400万亩。到2010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高于国家下达的1.1872亿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0175亿亩以上,做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今后,我省仍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面对中原经济区的加速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按照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匡算,从2010年到2020年,我省用地缺口将超过100万亩。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功能区、城市组团式发展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

更为严峻的是,我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黄河、淮河滩涂,丘陵山区的荒草地和村庄建设用地,要么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要么补充耕地成本高、难度大,耕地“占补平衡”面临愈来愈大的困难。

从哪里补充耕地?

一边是耕地保护“红线”不可触碰,一边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时不我待,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指出,近年来,省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和“三保一高”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着力创新土地整治、节约集约和严格监管“三项机制”,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基本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维护了土地管理秩序,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我省没有一个市被约谈问责,耕地保护在全国考核中名列前茅。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我省补充耕地的潜力,一是靠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二是依靠土地综合整治。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是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用地空间、缓解建设用地供给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资金和人力等各类经济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

一栋栋现代化楼房高高耸立,独院连排别墅紧紧相连,水泥路宽阔整洁,文娱健身中心、学校、养老院、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滑县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的农民朋友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舒适的生活,这得益于滑县对产业集聚区33个行政村所采取的合并村庄、整合土地的“双整合”办法。

33个行政村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锦和新城大型社区,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集聚区内原33个村庄占地9500亩,建成的新社区占地2600亩,可节约土地6900亩。

在我省,像锦和新城这样的新型社区越来越多。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腾出大量土地空间,新增的土地既可以作为耕地种粮,也可以作为补充耕地指标,为当地招商引资建设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两年多来,我省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了15万亩用地,县域经济发展整治出了13万亩建设用地,为全省科学布局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出广阔空间。

据介绍,多年来河南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原则,在“补”字上下工夫,坚持把土地整治作为坚守耕地“红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确实可以帮助各地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农民增收“缺渠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在我省,‘要用地先造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连续13年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陈治胜说,实现占补平衡需要各地加大开发、整治、储备的力度,提前储备补充耕地,同时,我省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制度,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显现土地资源价值,调动资源多的地区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积极性,破解后备资源不足和不平衡难题,落实耕地保护任务,拓展发展空间,强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