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解读之一

本地河南日报2014-04-02 15:34:31
提要: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据省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20%以上,主营业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00个。今年,产业集聚区将走向新一轮“聚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新增就业40万人。

制图/刘竞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

“进得来”

●产业集聚区

【指导意见】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覆盖,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

【延伸阅读】中牟县白沙镇的小伙子师杰,3年前经过培训进了该县产业集聚区的一家汽车配件厂,2013年在县城买房定居。“乐业自然就会提出安居的诉求,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聚集地。”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说。

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据省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20%以上,主营业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00个。今年,产业集聚区将走向新一轮“聚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新增就业40万人。③12(本报记者芦瑞)

●服务业

【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电子商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支柱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扩大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

【延伸阅读】香港本土唯一在港交所上市的教育集团——香港教育集团,与我省金城国际学校合资建设的国际学校即将投建。不知不觉间,我省引资领域已不仅仅集中在经贸领域,教育、医疗、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亦已成为开放引资新热点。

服务业被称为“最大就业容纳器”,服务业也一直是河南的“短板”。“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省发改委服务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已全面启动“两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两区”将被建成服务业发展的“高地”,推动我省成为高成长服务业大省。③12(本报记者芦瑞)

●就业

【指导意见】完善多渠道增加就业政策措施。出台更有力的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措施,鼓励自主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

【延伸阅读】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对河南这个人口大省而言。《意见》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就业”,到底都有哪些渠道?

渠道一:运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创业指导、政策性金融服务等手段,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加更多就业岗位。

渠道二:制定创业优惠政策,突出资金、场地、技术等创业服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渠道三:积极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并多向城镇低就业家庭和农民工提供。

渠道四: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③12(本报记者芦瑞)

●职业技能培训

【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和素质提高,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使每一个农民工特别是80后、90后农民工都能至少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

【延伸阅读】人口专家蔡昉曾建议,河南应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的同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充分释放人口红利。

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劳动者技能越来越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技能每提升一个层次,就业机会就会成倍增加。2013年,我省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9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2万人。“劳动技能提升+就业=民生幸福”,同时,“劳动技能提升+人口=区域竞争力”。在河南,职业教育既是民生,又是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③12

(本报记者芦瑞)

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落得住”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解决城镇贫困家庭和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延伸阅读】大规模实施保障性住房是多年来我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13年,我省全年计划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其中廉租住房3.7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22.04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86万套,棚户区改造12.39万套。截至9月底,全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0.8万套,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新开工目标任务。

我省各地不仅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还把城市危旧房、旧住宅区、城中村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同时,对已拿地2年以上未进行实质性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要进行清理,大力发展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③5(本报记者李红)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

【指导意见】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强化企业缴费责任,加强对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的监督检查。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

【延伸阅读】“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这一系列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的举措,都是为了免除农民工进城后的“后顾之忧”,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落得住”。

此次《意见》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契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我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应有之义。

《意见》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是我省近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的政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保处处长王雪辰说,这一政策使得那些在城市拥有稳定就业关系的农民工参保后,能和城镇本地职工一样享受到相同的医疗保障。他同时表示,要实现更多农民工参保,必须强化企业缴费责任,加强相关的监督检查,这也正是《意见》中所强调的。③10

(本报记者屈芳王平)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创新人口管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坚持农民自愿,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形成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延伸阅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以户籍作为社会资源分配工具和公共服务享受依据的旧体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逐步得到破除,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③10(本报记者李凤虎)

确保农业人口“转得出”

●土地承包权益

【指导意见】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障机制。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多样化实现形式,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入。

【新闻延伸】安阳县南崔庄把全村700亩耕地以每亩一年808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里的种田能手赵凤祥种粮食,一包16年。一年下来,除去成本,赵凤祥个人净赚了28万元;省下了农忙时节全村460个劳力在地里忙活一个月的时间,按照每人每月打工2000元的收入,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等于全村增加收入上百万元。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我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农惠农政策倾斜等措施,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③7

(本报记者杜君)

●宅基地用益物权

【指导意见】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不变。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新闻延伸】“俺的财产有哪些,宅基地确权发证将让我们心里更加有底,让出门打工后顾无忧。”原阳县福宁集镇东关村村民夏吉印高兴地说。正在全省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共分为三块内容,即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去年原阳县率先启动了对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目前,该县已对所属辖区内14个乡(镇)514个行政村2671个

村民小组三类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共计19458宗集体土地,完成了所有权确认和登记发证工作。

随着我省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入扫尾阶段,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着手试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将全面铺开。③7(本报记者杜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