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梦竹:住宅楼一片片 医院学校一个不见

人物北京日报2015-10-10 14:14:14

    祁梦竹:住宅楼一片片 医院学校一个不见

  如今,新建的大型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座座漂亮的住宅楼、一片片崭新的小区,聚来了众多的住户。然而,居民们却抱怨连天:住宅楼一片片,医院学校一个不见。

  这样的抱怨,实在不是个案。

  纵观北京,不论是东边的通州,还是南边的亦庄,或是北面的海淀、昌平,很多大型社区中,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依旧是稀罕物,或是压根儿没有,或是与居民数量相比,仅有的一两家医院、一两所学校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由此,这些社区也便无奈而成了“睡城”,人们回家就是睡觉,工作、学习、医疗还是要跑远处。

  在这些“睡城”边,便每早、每晚出现了车流的奇观。早晨时,大家排着队、堵着车往外赶,傍晚时,则又集中一窝蜂地回来。这样的潮汐现象,造就了大量的潮汐居民,大家伙儿在这潮汐之中,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便利。

  每天的早出晚归,成人倒也罢了,可怜的是孩子们从小就要早起晚睡,就因为家门口没有学校。也可怜老人们为了看个病,也要加入这潮汐之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心不忍。

  其因大家都知道,开发者在大建住宅小区的时候,没有将学校、医院、老年活动站等必备的配套设施考虑进去,根本还是“利”在作怪,多盖一座楼,多卖多少钱?与其投入资金、土地来建这些配套,不如多盖几栋楼合算。

  其实,本市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住宅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交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解决一些小区存在的出行难、购物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要求新建小区凡是配套设施未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的,禁止办理房屋入住手续。

  但是,多年过去了,新建小区中,配套设施“失约”现象依然在不断地上演,也屡次见诸报端。

  或者是,即使建起来的,却没有按照要求来使用。比如养老设施、居民的文体活动空间,在一些小区规划中也有,建设中也确实盖了,但建成后却投入其他用途,还是在于开发商们对“利”的追逐。

  由此而看,新建小区不见学校医院,是属地政府的失位和开发商的短视,没有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将百姓的需求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论语·尧曰》中写道:“因民之利而利之”。治国理政、为官从政,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利益,而不能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为民解忧。

  要将百姓的需求解决好。比如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学校、医院、超市、文体活动中心、养老服务设施等等,这些关乎到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才是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把这些解决好,就是为百姓办的大实事。

  “万事民为先”,我们看到,东城区等一些区县就出台了这样一些好政策。2011年时,东城区就提出优质服务资源跟着安置房走,让外迁的居民走到哪里都能“住在东城”,在建设外迁安置房的同时,也要建设名校分校、名医院分院,派驻名师名医,这样的政策,百姓都会拥护。

 

  其实这于开发商也有好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的广告,固然可以博取眼球,而更弥足珍贵的,还是百姓的口碑。

  政府还要在规划、监督、检查等环节负起责任。新建小区在规划时,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有没有、够不够,建设过程中是否如实建设,小区交付后是否按规使用,在这些监管环节,政府应首先负起责任。对于那些投机取巧的项目,应毫不手软,政府多操心,百姓才省心、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