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分化进入寡头时代 华润地产跌出前十

要闻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7-03 08:43:39

  “强者恒强”的商业生存法则在房地产行业越发明显。综合各家发布的房企销售半年业绩排行榜,均可发现这一显著特点。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在2013年全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的19家房企中,2014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仅有9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不同阵营房企销售业绩增速来看,市场依然演绎着“越大越强、越大越快”的竞争法则。第一阵营7家房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30.2%,而远高于第二、三、四阵营,而第四阵营平均下降3%,阵营之间无论从销售规模还是增长动力,格局分化加速显现。

  千亿到五十亿之间的差距

  房企业绩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销售突破500亿的企业为7家,平均销售额692亿元,较上年4家企业增长19.5%。200亿-500亿房企达到8家,平均销售额为251亿元,比上年小幅上涨。100亿-200亿房企有13家,平均销售额121亿元,虽然泰禾集团(8.52, 0.00,0.00%)和阳光城(9.05, 0.45, 5.23%)同比上涨100%,但该阵营较去年均值仍大幅下降20%,可见第三阵营房企受此轮市场调整影响较大,增长乏力。此外,共有25家房企实现50亿-100亿销售业绩,平均销售额较去年同阵营微降2%至73亿元,上年同期50亿房企已退出8家。

  相比预计百亿房企的数量减少,2014年房企“千亿军团”的龙头房企却保持了增长。根据中指院数据,2014年前6个月销售突破500亿的企业为7家,分别为万科、绿地、恒大、保利、碧桂园、中海、万达,它们将成为今年的千亿企业。楼市虽然低迷,市场集中度却在进一步提高。

  CRIC研究中心数据亦证明,龙头房企市场占有率正在继续提升。2014年上半年,TOP10的房企销售金额占比从去年的14.6%上升至18.6%,增加了4个百分点;TOP20及TOP50企业同比分别增加4个百分点及4.7个百分点。TOP50企业市场集中度连续上升,从2012上半年的27.7%增至2014年上半年的33.2%。

  2014年上半年,上榜企业销售面积集中度同样稳步提升,其中TOP10和TOP20企业均增长了2.3个百分点;TOP50企业则增长了3.1个百分点。从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TOP50的面积集中度共增加了4.1%。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总监蒋云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次行业调整中均可看出,市场下行对品牌房企不只是压力和困难,更是动力和机遇,强者更能禁得住风浪的历练,优胜劣汰的规律驱动行业格局加速分化。2014上半年,品牌房企适时做出经营策略调整,在不利环境中完成良好业绩。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也认为,强者恒强的市场趋势越发明显。“比如恒大和碧桂园。表面上看他们的项目大多布局在市场不乐观的三四线城市,但只要市场有他们的地方,其他企业的生存状况都不会太好。”

  弯道超车的困境

  蒋云峰认为,市场集中度高是一个行业逐渐成熟的标志,但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丁祖昱担心的是,在市场波动期,中小房企有可能进一步面临资金压力,而后被逐渐淘汰出市场。从上半年已有包括浙江兴润置业、广东光耀集团、青岛君利豪集团等多家房企遭遇资金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同策咨询总监张宏伟发现,对于排名30以后的房企来讲,“力争上游,不上则下”成为第三、第四阵营房企竞争格局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但是,第三、第四阵营房企很难实现逆势突围“弯道超车”,尤其是在2014年,在房地产信贷紧缩的市场背景下,过去那些激进扩张的中小房企有可能面临资金危机,在此轮市场大洗牌过程中被收购。

  张宏伟认为,有三类企业风险最大。第一类,产品类型偏高端、周转率较慢的企业,这些企业的销售业绩最容易受到影响。第二类,前期拿地过于激进,成本较高而影响销售资金回笼的企业,或盲目多元化扩张,导致房地产主营业务受到影响的企业。第三类,一部分资信不太好、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

  此外,一些品牌房企也在面临倒退的风险。CRIC研究中心发现,上半年,去年销售规模300亿-700亿元的第二阵营房企明显分化:大部分房企业绩出现下滑,个别房企甚至跌出TOP50排行榜。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产品定位偏高端,在供过于求的城市布局过于集中。在整个行业不景气下,市场观望情绪较重,业绩下滑是一个正常现象。

  一家近年来逐渐跌落出前十的品牌房企相关人士表示,“我们越来越不看重规模。”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随着差距越来越大,弯道超车显得越来越困难。

  蒋云峰称,从房企排行来看,品牌房企华润地产、远洋地产、世纪金源下滑趋势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排行榜显示:目前,华润地产已经跌出前十,而远洋地产早已跌至20名,世纪金源更是跌落至3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