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短命催生“百年住宅”业内:住宅产业化提升房屋品质

要闻中国新闻网2014-11-04 09:18:54

  近年来,“80后”“90后”楼房频频成为问题房屋主角,不论是今年4月浙江奉化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突然坍塌,还是屡见不鲜的漏水、隔音效果差等商品房质量纠纷,都反映了我国大量存在的房屋短命、细节等质量问题。对此,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住宅产业化”分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技术、理念等创新,加速推进产业化下“百年住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房屋质量问题的发生,延长房屋寿命,提高住宅居住品质。

  住宅短命催生“百年住宅”

  为加强房屋质量、延长房屋寿命,自2012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的“百年住宅”试点项目,并选定绿地集团、亿达集团、宝业集团、新城地产四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百年住宅”示范项目的开发者。

  刘东卫介绍,“百年住宅”项目将克服以往住宅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严重和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百年住宅专家组组长、原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副司长窦以德也指出,“百年住宅”不仅在寿命上、性能上达到百年的概念,还要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住宅评定3A标准。

  但从目前看来,“百年住宅”推进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参与房企数量寥寥。究其原因,窦以德认为,住宅产品质量标准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住宅产业化下“百年住宅”的发展。“光从产品抓,是舍本逐末,只有从产品的标准抓,才能概括整个行业。” 窦以德介绍,中国房地产业协正在摸索建立相关标准,并将推动试点实践让标准落地。

  另外,“百年住宅”试点房企之一新城地产副总裁邵磊认为,造房成本的增加也对“百年住宅”推广形成制约。“如果成本过高,产品做的再好,市场接受度也不会太高,百年住宅试点的推广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邵磊坦言,对于“百年住宅”开发企业来说,压力和信心都比较大,“怎么样在市场可以接受范围内,花较少的成本来解决百年住宅的核心问题,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业内:住宅产业化提升房屋品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导致住宅平均寿命较短、质量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造成了社会财力、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而,创新建设理念、推进技术改善等,成为提升房屋品质的关键所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所所长魏来介绍,“百年住宅”是建造行业的一种创新方式,“产业化”是帮助中国建筑行业实现由手工业向制造业的转型。

  “通过百年住宅产业化,进行工序的改变,进而带来的房屋品质。正如汽车制造时每道工序有先有后,现在我们把住宅每一道工序都精致的展现出来,一边实验一边改造。” 魏来表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住宅品质,还可以提高整个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具体来说,荷兰代尔夫特大学资深教授依皮•库佩瑞思介绍,可以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生命周期,将寿命长和寿命短的材料进行分离,一次性地把建筑建成高质量建筑,进而极大程度上减少短命住宅、问题房屋的出现。

  亿达集团副总裁秦学森在项目实践后也表示,百年住宅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住房建设中的大量问题,比如说漏雨、穿味、隔音、维修不方便等等。在他看来,如果不从系统上、体系上解决,而是房屋漏了就解决漏的问题,房屋质量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房屋补漏就靠一些防水材料,五年保修完了,五年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