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不移民因为我是既得利益者
“中国商人,喜欢探险,喜欢大自然”,这是王石[微博]对自己的“定义”。63岁的王石,仍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自省精神和思考能力,却少见岁月痕迹。王石也认为自己特别,“国内和国外都难找到我这样的企业家”。
他是全球最大住宅开发公司的创立者。1999年,为了让万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他辞去总经理一职,远离公司管理层,选择登山探险。2010年,他已完成“7+2”目标———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徒步抵达北极、南极点。至今,他是中国登顶珠峰的最大年龄纪录保持者。
作为万科董事长,他不过问公司日常管理,但留下的团队和建立的机制,却让万科保持高速成长。2011年,万科突破千亿规模。这一年,王石开始攀爬另一座“高峰”,到美国哈佛游学。两年半后,又转战英国剑桥。
2014年,万科销售规模跨过2000亿。
有人问:“王石何时回万科?”他答,“从未离开,何谈回归”?
有人换种问法:“会不会复出?”他答:“无论如何不会复出”。
按规划,王石的访学最早要到2017年才“毕业”。那时他已66岁,辞去万科总经理后的第18年。
12月18日晚,刚从伦敦回北京、还没倒时差的王石接受南都专访。所谈话题从企业管理到人生哲学,从商业价值到宗教科学。
“作为一个商人”,仍是他回答问题时的习惯性开头。
“人生中最舒适的状态”
商人王石来到中世纪小镇剑桥后,漫步美丽的剑河,听大教堂的钟声,说自己体会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好像与牛顿的灵魂为伍”。他说下午四点半的剑河边,落叶金黄,夕阳西下,“你和学者就坐在这聊天,如沐春风的感觉”。
王石坦言剑桥的游学生活,是他自深圳创业以来,人生中真正最舒适的状态。
这和此前在哈佛形成鲜明反差。
2011年,王石到哈佛东亚研究所访学,首先要过语言关,其次是要当个好学生。每天步行上课,晚上回公寓做作业几乎都要熬到凌晨。“太辛苦了,差点就抑郁了”。哈佛之后,王石已可以用英文和教授们讨论哲学话题。熟悉王石的人说,“你可能这辈子不会看到一个如此热爱学习的人”。
哈佛游学之后,2013年,王石转战剑桥大学彭布鲁克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犹太宗教和文化。每天做课题、泡图书馆,和导师交流。有了哈佛的基础,少了课程和考试,自然轻松很多。
犹太文化在中国人眼中略显冷僻。王石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他认为这是触及世界“本源”的问题。“了解西方文化,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哲学,二是宗教。我选择了从宗教入手。而选择宗教就不能离开犹太”。
一旦进入宗教话题,王石就很难被打断。他从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异同,一直会谈到宗教的起源、流派和演变。
“一般谈宗教,很多人问,你信不信?为什么信?为什么不信?但我不是从这个角度”。刚到哈佛,王石研究基督新教伦理如何影响资本主义精神、二战之后美国宗教信仰的变化等。他还跑去教堂,体验当地人的宗教生活,观察宗教信仰怎样影响生活。
“你信神吗?”这是王石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经常纠正很多问我信仰的人,在西方信仰是很隐私的问题,但我们的文化不这么认为,也不觉得应该尊重。”
即便如此,王石并不避谈自己游学前后的变化:“我最初是个无神论者,后来是个科学论者,而现在———我持‘不可知论’”。
“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不置身其中是没有感觉的,很多困惑是无法解释的。”
“不可知论者”王石希望通过研究宗教追溯文化根源的计划才刚开始:明年底结束剑桥访学,2016年打算到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究基督教起源,接着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研究伊斯兰教,至少到2017年才能“毕业”。
其实王石一直在寻找自己。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为王石新书《大道当然》作序,提到中国企业家的身份焦虑。王石对此表示认同,“所谓身份焦虑,对我们来讲,就是不确信,没有安全感”。
海外游学,也是王石寻找答案的过程,“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你是谁?”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人地位,另一方面是这个传统中商人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我这个商人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具独立人格?所以,不焦虑才怪!”
在哈佛,王石修了一门课,中国传统哲学。“我觉得我不了解中国,出国后越发觉得不了解,尤其不了解我们的过去,不了解先秦诸子,不了解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甚至把哈佛教授请到中国,为万科员工讲课。
“你说我出国后学什么?恰好是倒过来,(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的问题是,把过去割断了,而割断的主要是那些好的东西,至于不好的东西,想割也割不断。”
在他的新书结尾,王石写到要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人生60,才是开始”。
状态最好的万科
1999年,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时48岁,正是年富力强时。
辞职的原因,王石的解释是,深感传统文化中的“人治”、“领袖式的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相容。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王安电脑,几乎与苹果公司齐名。但1992年,其创始人王安去世后两年,公司宣告破产。“过了20年,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王安电脑,而苹果已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王石信奉和推崇的。“万科信奉的是团队化、制度化、透明化,淡化个人角色。你亲力亲为,你是创始人,又年富力强,你在那里,就不可能淡化,所以唯一的方法是远离它。”
辞去总经理的第一天起,王石不再介入万科具体事务的管理。时间多了起来,他开始探险,登最高峰、飞滑翔伞、玩帆船、划赛艇,他提到《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这些书对他的影响,也承认“当然还有英雄主义情节”。
王石的这种抽离,业界一开始难以理解。“当时观点分两种,一种认为很可惜,认为如果我不是过早退出公司管理,万科可能更好,好像我是自废武功;另一种声音是觉得我企业玩不下去了,靠登珠峰来出名”。
“哪有这么出名的企业家去登山送死的?”王石自嘲。
“有段时间,只要我一进山,万科股票就会微跌,一出山,万科股票就会恢复。这说明股民还是有疑虑的”。直到2003年王石登珠峰时,事情才发生了变化。“登珠峰时股票没掉,登珠峰回来股票还往上升,说明股民已适应了”。至今,王石仍然是登上珠峰的最大年龄纪录保持者。
“不是公司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公司。很多企业老总觉得忙不过来,我想总有一天,你是要离开的,因为一个人的工作周期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当我不在,公司仍然运转得很好,才更能显示出我的成功”。
王石辞去总经理后,一直推动两件事,一是万科成立建筑研究中心,其次是主导推进住宅产业化。“万科的经营规模从我辞职时的几十个亿,到后来突破1千亿,到现在两千亿,我都没有管,都是团队(的功劳),跟我没有关系”。
王石认为,作为万科董事长只干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
在他此次回国前一周,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确认从2015年起赴任万科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兼北京公司董事长。原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丁长峰接任分管商用地产管理部。原杭州万科总经理刘肖接任北京万科总经理。
这轮人事变动,照例引发媒体和业界猜测。
“这(变动)很大吗?我觉得很正常”,王石说,“或者说,这和万科以往的调整比变动是挺大的,但没有任何人辞职离开”。
2011年,万科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一起辞职创业。王石坦承,这是万科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一次人事变动,但“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有这种调整”。
王石透露5年前起万科已着手为转型做准备,但也承认这是“危险的一跳”。
“这次人事调整,也体现这样的意图”。王石如此评价万科此轮人事调整,杭州老总刘肖北上,一个原因就是“北京拥有更大的市场,也具有更大的示范意义和影响力”。
今年上半年,王石总结说,2013年是发展到第29个年头的万科状态最好的一年。他说,“最好的状态,包括一个团队制度的透明和竞争力”。
无一个亲戚朋友在万科
尽管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王石本人却从没进过任何富豪榜。
主动放弃万科大部分股份后,王石已变成“打工仔”,年薪是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根据万科的年报,2013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354 .2亿元,净利润151.2亿元,王石的税前年薪为1590万元。加上拍广告做代言的收入,他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公益慈善。
王石在他的新书中透露,1995年,44岁时,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套住房。10年后,买了第二套,购房款是储蓄加银行按揭。严格意义上说,王石算不上“土豪”。
“你不爱钱吗?”常有人问。
“我当然爱钱,商人哪有不爱钱的,不爱钱怎么理解钱?怎么赚钱?”王石说,“但怎么处置钱,是个选择问题”,他咧嘴一笑,“我自己很有信心,我不用靠很多钱活着。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赚钱)。从深圳创业起,我就没有以积累个人财富为目标,这点我很自信。”
“很有名,但不是很有钱”,而做公益慈善又必须有投入,王石笑称正是他自己的这种状态为他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假定没有放弃(财富),我可能有一个公益基金,要做公益活动从基金里拨钱就是了,但正因为我没那么多钱,就必须得找啊。拉广告、赞助,可能拉冯仑很容易,拉胡葆森很容易,但不能只有这几个哥们啊,所以必须和不熟悉的人接触,拉到钱(才叫本事)。”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王石的准则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绝不复杂化。
“什么叫复杂问题简单化?举个例子,我家姊妹8个,加上配偶、小孩,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多少人?但万科没有一个我的亲戚朋友和家人。很多人以我的名义撰写语录,比如有的说,‘王石说哪三种人不用’。我一看,都是扯淡,在我这不存在哪几种人不能用的问题”。
“移民不符合我的性格”
除了登山、游学,王石还是“大V”,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微博。
2000年,万科周刊论坛开张,其中的“王石online”版块,被吴晓波称作可能是所有企业家网上交流平台中最火爆的一个。后来,王石又开通博客和微博。
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在信息扁平化时代,谁拒绝网络谁就被淘汰。”但汶川地震期间,王石却险被网络“淘汰”。因在博客表态“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万科遭遇到史上最大一次舆论危机。
至今,不少人对2008年6月王石在万科临时股东大会上的数次道歉印象深刻。“第一次感到自己与万科如此孤独”,王石在书中回忆“捐款门”时写道。
“由于万科的影响力,社会对你有了不同要求,我却会浑然不觉。”他如此总结这次事件。“捐款门”之后,王石没有回避社交平台,依然频繁上网,发博客、微博和微信。
“我不会因此和互联网赌气,但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而言、随意而发,而是有感而发。公司也对我的博客、微博设置了看守系统,有权限删改,避免我的不慎言论再次影响万科形象。”
近年来大部时间在国外的王石会不会也移民?
他答得肯定,“我不会移民,一是没需求,其次我是公众人物,是个企业家,我的事业在中国,到国外游学也只是做中西文化比较。真有不安全感的话就更不能走,因为我是既得利益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要有担当,跑了算什么?这不符合我的性格。”
“当然,我不移民,不等于不允许别人移民,都是个人选择”,王石说。
南都专访
“我爱钱,但不用靠很多钱活着”
南都:你现在的状态,有企业家老总表示羡慕吗?
王石:现在逐渐有一些羡慕了(笑)。当时来讲,没有的。一种认为很可惜,替我惋惜,好像自废武功。该全力以赴的时候你没有全力以赴,第二是企业做不下去,所以他才去登山,靠登上珠峰来出名。
南都: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但你从来没进入过财富榜,你爱钱吗?
王石:我当然爱钱,商人哪有不爱钱的?不爱钱怎么理解钱,怎么赚钱呢。问题是怎么处置钱,是生活选择的问题,不要说成是道德问题。我也爱钱,但爱钱的方式不同。对钱,我有信心,我不用靠很多钱活着,我自己有能力。从深圳创业,我就没以积累个人财富为目标,这点我很自信。第二点,我也很不自信,就是我突然很有钱了,我是不是还有斗志?我一算,光利息就吃不完了,不用担心生活、家庭和物质上的未来了,我是不是还有奋斗的动力?
很多企业家到最后,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创立这个公司能控制他,而且能继承下去,一定要有控股权。但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对这个不太有所谓。我的自信是,我不用股份,也可以管理它,甚至天天不管它,也不担心谁把我董事长免掉,我不是说万科一定不会把我颠覆掉,而是把我颠覆掉了,还会有人聘请我。有人说,王石天天不管公司,还拿工资,可能别人有另外一种解读,觉得王石太厉害了,用十分之一精力,不用管公司,就成这样了。
南都:有人觉得你主动放弃了大股东身份,放弃了财富,挺牛的。
王石:是很牛啊(笑),这是个选择问题。本来已经很高大上了,你还要把我写成高大上吗?这是一个选择问题(再笑)。
南都:你未来会移民吗?
王石:为什么移民?第一我没有这个需求,第二,我是公众人物,企业家,我的事业在中国,我去国外是做中西文化比较,万一发生变化,正是需要你的时候,结果你跑了……我不会移民,非常清楚。很多企业家移民,那是别人的选择,我的企业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在国外指挥,你的高管会怎么考虑呢?当然,我不移民,不等于不允许别人移民,那是他们的选择。
我本人是既得利益者,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受益者,那么你要担当啊,对不对?跑了算什么?不符合我的性格啊。
很多人跟我说,一旦公司不行了,你要重新出山。我说我正好倒过来,公司不行了,我就赶快辞职了,可能就是你占这个位置导致公司不行了,这恰恰是我的想法,我不和别人比,我只能说这是我的方式。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