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区域优势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要闻河南日报2015-03-05 10:19:00

  编者按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世界文明交流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恢宏的大气魄再次点燃人们的梦想。开行郑欧班列,联接亚欧大陆,是河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而郑欧班列开行一年多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成为众多中欧班列中的翘楚。为全景展示郑欧班列的建设历程、成绩经验、发展前景,继近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大河报》、《河南商报》、大河网等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豫满丝路梦起中国》、《新丝路新动力》之后,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打造区域优势融入‘一带一路’——聚焦郑欧班列特别报道”,从更宏观的视角,聚焦这列飞奔的时代列车。

  2000多年一个轮回。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驼铃悠扬。这条意义非凡的路,融汇了东西方文明。而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上对外交流与贸易的主阵地之一。

  2000多年后,驼铃声远,铁笛声疾,在丝绸之路建设中,河南借力郑欧班列,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再一次进入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新时代的“河南责任”

  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总人口近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亿人口、涉及近20个国家。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之策,也是重振丝路辉煌、书写崭新历史之举。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融入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河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拥有互联互通的天然条件。河南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省会郑州是“全国铁路心脏”,拥有铁路“双十字”和“米字形”高铁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居全国首位;郑州、洛阳被列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重要节点城市。

  河南经济优势明显,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共振点越来越多。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已成为中国极具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之一。

  河南文化灿烂,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四方、造福全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皆源于或成熟于河南。

  河南开放条件日趋完备,使河南能够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河南拥有航空、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平台健全完备,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带一路”得到沿线各国、各地区的广泛认同与热情响应。国内各相关省市区也立足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河南责无旁贷,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这是历史的呼唤,是现实的责任,也是党和国家的重托和希望。

  “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对河南提出了殷殷期望。

  新丝路的“河南担当”

  怎样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如何成功地担负起责任?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物流,要通过交通来带动物流,用物流带动城市,用城市带动整个经济,最后形成一个经济带。从交通、区位、物流集散的速度、成本及辐射范围来看,郑州都具有成为最佳枢纽的条件。”对于这一战略构想,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表述坚定有力。

  开行郑欧班列,打通物流通道,河南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潮中找准切入点,积极主动,扎扎实实迈出了第一步。

  为此,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河南物资集团公司联合组建了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郑欧班列承运主体。我省最早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我省最大的现代物流企业“强强联手”,预示着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出手不凡,志在必得。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要穿行10214公里的漫漫长路,途经亚欧6个国家,更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积累无数的跬步。

  作为承运主体的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与沿途各国铁路公司及相关企业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协商和谈判,达成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

  郑州市政府两次组织国际交流会,邀请沿途各国海关、铁路、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合作机制。

  “途中不仅要穿越高寒地带和无人的荒原,还需转换车厢适应各国不同宽度的铁轨。”郑州铁路局负责人介绍铁路运行的难点。经过多方协商,在哈萨克斯坦等地,郑欧班列可优先安排换轨吊装。

  “我们派员常驻阿拉山口口岸,对专列的发运、抵达、离境实施全程监控,沿线海关信息互通,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谈判和协商,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在通关业务上,实行提前申报、联合查检、专列监管、直通放行等便捷的监管模式。

  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与新疆、内蒙古等沿线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直通放行机制,使郑欧班列中国境内行驶全程“绿灯”。

  在《西游记》里唐僧西行取经,每经历一个国家,都需要盖一个“通关”印章。而经过前期的努力与协商,郑州海关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沿途多国海关签订协议,得以享受“一票通关直达汉堡”的待遇。

  所有的行动都期待着一个结果。古丝绸之路2000年后,河南,能否实现再沿丝绸之路直达欧洲的愿望?

  新使者的“河南行动”

  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18日上午。

  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一辆由内燃机车牵引的列车静静停在铁轨上,大红的花朵挂在车头,机车后面,满载着高档鞋帽、汽车配件、工业磨料的41节车厢向远处延伸着。10点30分,首趟郑欧班列80601次正式鸣笛出发,它的前方,是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

  如同一篇华章开个好头,郑欧班列打通了郑州直达欧洲的铁路货运大通道,成为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时刻。耳畔,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还在回响;眼前,郑欧班列这个“新使者”正在途中奔驰,不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2013年12月,郑欧班列由原先的“80601次”调整为“80001次”,成为全国各地发往欧洲货运班列中的“第一号”;2014年1月14日,首次开行回程货载班列;2014年8月1日,归编铁路总公司中欧班列“国字号”队伍,正式更名为中欧班列(郑州—汉堡);2014年9月1日,开始每周两班常态化运营……

  截至2014年底,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00班,货源地超过全国半数省、直辖市,集货半径2000多公里,共承运货物5.22万吨,货值4.75亿美元。

  在开行的众多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成为最闪亮的“名片”。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

  今年2月5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又迎来了一趟特殊的回程班列,不同于开行之初的“海洋蓝”,这次有超过20个集装箱披上了“橙色袍”。

  “印有公司标志的橙色集装箱,代表其货物都是由我们自己采购的,表明返程货源已经进入常态化大规模采购阶段。”郑州国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欣慰地说道,从开行最初到处找货源,发展到现在国内待运货物频频“爆仓”、国外货源自主采购,郑欧班列在奔跑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攀升。

  2014年8月1日,在德国汉堡比尔德车站内,随着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举起绿色信号牌、吹响发车哨、发出指令,郑欧班列正式迈向常态化运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项宏大事业,正在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河南欲与沿途各国抓住大好机遇,加强经贸往来,拓展合作领域,共同谱写辉煌篇章。”谈及未来,谢伏瞻期待满满。

  驼铃声远,宏图再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雄浑瑰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交响乐中奏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