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博鳌亚洲论坛观点:房地产行业短期不会回暖

要闻京华时报2015-03-30 10:03:24

  房地产税何时开征

  3月26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实施不动产登记一直被视为开征房地产税的前奏,并为房地产税的征收奠定了基础条件。公众对房地产税开征的预期愈发强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刚刚推出,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期,房地产税征收需要掌握实际火候,从目前情况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传递出保障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信号,减少投资投机性因素。

  朱中一说,全国人大近日表示将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税收立法,其中包括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引导预期的作用不可忽略,抑制投资的投机性,需要发挥不动产登记和房地产税的作用。”

  与会嘉宾认为,征收房地产税一方面是将一些间接税负和税外收费并入房地产税税种,减轻大多数老百姓税负;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也能促进税费体系进一步合理化,发挥税收对房地产市场应有的调解作用。

  也有部分与会嘉宾认为,类似房地产税这种涉及中长期调整的政策出台的时间、顺序和力度要把握节奏,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避免对经济形成过大的冲击。

  如何防止地方重回卖地老路

  前两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放缓势头,部分经济指标在中高速平台上回落。在海南等部分省份,房地产市场低迷成为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

  贾康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属于调整期,还处在一个探底的软着陆过程,对于7%左右的经济增长的支撑力确实比较弱。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土地出让收入增速逐季回落。辽宁、黑龙江、海南、云南等15个省份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对地方政府GDP和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都在削弱,地方政府面临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财政收入来源的问题。

  与会嘉宾认为,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新来源,需要“开源节流”。如何防范地方重回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老路,关键要减少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与会嘉宾建议,尽快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与会嘉宾建议,还应通过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减少地方政府卖地冲动,建议政府退出一般性商业性的土地开发市场,由供需双方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减少政府垄断推高土地价格的动因。

  朱中一说,应该给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信号,引导供大于求的地方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不要盲目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量,而以消化存量、转变传统的房地产增长方式为主。“从长期来看,应该要求地方政府根据住房的需求和城镇化的进程,来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进而落实用地规划和供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