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置业收购方曝光 中国中车称正进行尽职调查

要闻证券日报2015-06-09 10:07:58

   自中国中车前身中国南车于5月7日停牌后,时隔一个月之,南北车合并后的中国中车正式于6月8日以涨停板的姿态复牌。虽然公司股价大涨与南北车合并有关,但在利好已经出尽的情况下,公司股票的涨停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中车此次复牌前夕,市场曾传出关于南车(香港)收购中国置业投资的消息。

  据了解,中国置业投资(又称:中国置业)6月4日曾公告称,公司将向中国中车全资附属公司CSR(HongKong)发行65亿股新股,认购完成后,中国中车将持有中国置业61.8%的股份。

  该笔投资被市场视为南北车合并中国中车后的首次投资。而面对市场的种种猜测,中国中车集团副董事长郑昌泓就此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集团目前并无资产注入计划,关于南车(香港)收购中国置业投资一事,集团正进行尽职调查。

  中车控股中国置业?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港交所规定,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24个月内,进行非常重大收购(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权的一方收购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则会被视为反收购行动,并将被视为上市处理,必须按照IPO程序审批。但中国中车并未否认会借助中国置业投资的融资租赁业务开拓市场,借道直接开展新的业务,或进行海外并购,持续改善其基本面、提升业绩。而郑昌泓的表态无疑从侧面证实了收购中国置业事宜。

  据中国置业公告显示,中国中车全资附属公司CSR(HongKong)将以每股0.1港元的价格认购65亿股中国置业投资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1.62倍,及扩大后股本约61.8%,取得绝对性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置业自2005年以来已经持续亏损而遭到市场人士的质疑。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根据该公司2014年三季报(截至2014年9月30日)显示,公司流动资产已达1.98亿元,现金与银行结存8848万元,银行借款缩减为500万元,而亏损亦收窄至1465万元,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趋向良好, 而且中国置业于公告中承诺中车接手之日, 公司之现金加资产值将不低于7.8亿港元。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香港股票市场,一直不乏买壳卖壳的故事,而中国置业从资本面上来看,正是一个“漂亮”的壳标的。以每股0.1港元的认购价格,如果收购真的完成,中车所投资的6.5亿港元投资金额以及中国置业的现有7.8亿元滞留现金加资产都全部留给中车使用,中车等于在不损失一分钱的情况下就把中国置业连壳带资产吃下。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在中国置业6月4日发布上述公告后,公司当日的股价涨幅惊人。公司6月4日股票开盘价格为1.13港元/股,较前收市的0.86港元/股上涨31%,此后公司股价升幅当日最高涨至3.44港元/股,股价上涨约近3倍,最后公司股票收报3.35港元/股,上涨近2.9倍。

  中车瞄准海外业务

  事实上,对于中国中车拟收购中国置业的消息,市场颇为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股价上,还体现在市场对于收购中国置业之后的预期上。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置业投资1992年在香港上市,该公司有员工37名,其主营业务为物业投资,投资开采位于中国内蒙古之铜钼矿场及放债业务。物业投资主要透过投资物业租赁获取收入。采矿业务投资主要是透过就铜矿及钼矿之开采业务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而获取收入。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业务关联性方面,中国置业一直持有放债公司执照,公司其中一项主营业务为放债,如果中车可以通过中国置业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那些不能支付全额购买中车产品的买家提供融资平台,此举可大大增加中车的销售额和提升中国置业的盈利收入。

  另有资深金融人士指出,中车入股中国置业的另一个核心因素,或在中国置业的百慕大注册身份上。“中国投资人大多通过海外上市了解到开曼、百慕大等注册地,一方面这些地区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双重税务协定,可以有效避免当地的高税率税务问题,避免双重税收。另一方面在百慕大注册的公司可以在卢森堡、都柏林、温哥华和美国申请挂牌上市,百慕大更是被视作在美国上市的最佳‘跳板’”。

  上述资深金融人士指出,中国置业对于中车的更大价值,也许就是在中车全球化启航的路上,以其较为优质的公司身份,能够为中车带来在国际融资平台发展的能力,亦不排除未来的海外并购以及子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可能。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车副董事长郑昌泓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时中国订单比例相对较大,以国铁及城市轨道为主,相信海外业务比例将会上升,但不会为海外业务增长订下目标,因为市场仍然波动,期望海外业务每年都有增长。

  “中国走出去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带来机遇,中车会积极推动海外并购项目,并会与西门子、庞巴迪等竞争对手合作,集团亦会关注俄罗斯、印尼及美国等地的发展机会。” 郑昌泓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