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听上去很美
其实,中国一些大城市繁华地带的停车场,也会竖个牌子,告诉你还有几个停车位;然而你非得开车到了门口才能看到这个信息——“目前剩余车位:0”。你只好一拍方向盘,骂着娘掉头,搞不好还遇到几公里车龙的单行道!而在新加坡,实时的停车场数据,是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的,非常方便实用——在实现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我们要把真正的痛点信息推送给需要的人;而不是大量的商家信息。什么时候我们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才能实现这个功能?
实时知晓巴士动态
新加坡的巴士公司推出了名为IRIS(Intelligence Route Information System,智能路径信息系统)的巴士实时咨询资料库,市民可以透过网页、手机App、主要地标巴士站的电子屏幕来查阅公共巴士咨询,了解你所等待的巴士还有多少分钟才能到达你身处的巴士站,让乘客可以更加有效地安排行程。这绝对是善用GP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好例子!现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如果能仿照新加坡的做法,人们乘坐交通的便捷度会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已经有城市有样学样,构建了类似的智能交通系统。成都市就率先建立“实时公交查询”系统,将全部公交车联网,乘客可以在市区公交站的电子显示屏看到想乘坐的公交车还有几站才到;“百度地图”也接入了上述系统提供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成都公交集团推出官方的App与微信服务号“巴适公交”。这个服务号,提供成都市内周边公交站台导航、公交换乘方式推荐、车辆实时位置查询、公交移动电子站牌、车内拥挤指数提示、上下乘车闹钟提醒、定制公交信息服务、公交IC卡信息查询、公交互动新闻及公交周边生活服务等功能。据笔者的经验而言,在成都搭乘公交的体验远远优于北京,超过香港、台北,甚至优于韩国首尔。
正所谓事在人为,智能交通在目前大型城市数字化水平下,实际上难度不大、成本不高,就看当地政府是否真正有开放的思维与挑选有实力合作企业的眼光了。
在家就能做康复训练
中国目前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看病难问题亟待解决。大城市三甲医院挂号时间很长,让人吃不消。公共医疗系统负担沉重,在这方面,新加坡与中国面临相同的问题。
于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一套名为Home-rehab的家居康复系统,让长期患者可以在家完成康复训练,减少去医院的次数。患者只需购置可穿戴的动作感应设备,然后透过有关的App,即可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减少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进出医院复诊的次数,更能省去家人陪同接送、排队的时间。与此同时,医院的理疗医师也可以通过App监察病人康复的进度。新加坡已于去年年底推出有关系统供病人试用。
智慧组屋质优价廉
新加坡虽然不自称是福利国家,然而政府对国民的住房保障颇为得力。超过八成的居民居住在政府兴建的组屋(HDB Flats,有点类似国内的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之中,当中超过九成半拥有其居所的业权,这是新加坡政府一项主要的民生政策。
与国内外观过分朴素、质量亦令人担忧的保障性住房大不相同,新加坡的智能组屋从建筑环境规划、落成后组屋室内的一站式家电能源管理系统、停车场泊车系统、废物回收处理、公共地方的节能系统等,都将“智能城市”运用科技、互联网、流动通信、大数据等的考虑一 一包括其中,而该楼盘的售价绝对亲民,一套三居室还不到人民币200万元,堪称质优价廉。
中国的问题,不是成本问题、技术问题,而是主事者是否贴近一般市民生活层面来思考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居民,是否有以科技便利其生活的自觉?是否愿意主动、自觉地与新技术交融?能不能让各种工程不至于沦为“大白象”?智慧城市的管理者,是否有开阔的心胸、明亮的双眼,真正用科技力量解决民生难题?“人”的智慧,才是城市能不能“智慧”起来的核心。
智慧城市,不只是智能手机与App,更不只是“互联网+”。我们在被互联网企业灌了不少线上宣传的迷魂汤,但是我们想看到的是线下落地的真功夫。“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牵头,实打实地探索、践行,真正把科技的力量用对地方。拍一两个宣传片来搪塞投资人或上级部门,这算不上什么智慧。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