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成河南新型城镇化关键支点 承载一亿人梦想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话语依然响亮。
鸟瞰辽阔而悠久的河南,一处忙碌且充满活力的地方正熠熠生辉。她的名字叫:“郑东新区”,是撬动承载一亿人梦想的河南快速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支点”。
历史的进步,永远都取决于重大创举。
让时光倒流,还原十余年前的河南。那时还没有“郑东新区”这个地理名词。当时的河南农民占七成,城市化率仅有24.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而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总体规划提出,郑州要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万至600万。
在瓶颈的端口,激烈而深刻的思考“诞出”河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举——
2000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调研,要求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明确提出以郑州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高起点进行规划,使之形成亮点。郑东新区由此呼之欲出,开始担当起撬动河南跑步进入新型城镇化的重任。
高起点、大手笔,国际招标规划,严格施工建设,郑东新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一路奏响凯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到2014年底,郑东新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建成房屋面积46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2014年全口径税收完成145亿元,实现了“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良性发展。
城市,如画。
在郑东新区,道路绿带、城市公园、丛林绿地交错成网,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龙湖、龙子湖、象湖、如意湖波光相映,形成超过1500万平方米的“蓝色之脉”。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郑东新区以700亿元的政府投资,撬动了200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建设了一个功能完善、配套齐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新城区。今年以来,以服务居民和企业为目的,根据社区和产业分布情况,规划建设了33个区级便民服务中心,投资逾40亿元,全力构建5至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发展,如荼。
截至目前,郑东新区共入驻金融机构247家,全国四大交易所之一的郑商所以及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荟萃。据统计,驻区金融机构银行存款余额占全省的70%,贷款余额占全省的64%,保费收入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入驻科技服务类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8家,省级研发中心18家,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领衔的科研团队、科技龙头企业浪潮集团先后落户。30万从业大军和32万在校师生,共同借势四大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九大创新创业综合体,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总部经济、科技研发、高端商贸业发展迅速,培育税收亿元楼22栋,其中超5亿元3栋。
郑东新区的高起点、创新型建设,给恪守农业传统的河南带来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冲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河南的城市建设树立了标杆。河南省内16个城市新区,都不同程度地从郑东新区汲取了建设经验,全省的城镇化进程由此加快。统计显示,2000年至2014年期间,河南省的城镇化速度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郑东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双轮驱动,以组团式开发建设的模式,跳出旧城建新城,带动旧城有机更新改造,实现新、旧城互动发展、有序发展和功能复合,实现产城融合和要素集合,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示范性和启发性,成为国内第一轮城市新区建设的样板。
未来,如意。
面对新形势,站位新起点,瞄准新目标,郑东新区总结经验、加压奋进、乘势而上。以如意湖畔多家金融机构为主要依托,郑东新区正在全力打造一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充分发挥在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以及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点”作用。
产城融合 双轮驱动
中原新画卷崛起看郑东
河南,地杰人灵,物产丰富,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传统的农耕文明,既成就了她曾经的辉煌,也迟滞了她前行的步伐。一个集中的表现是,世纪之交的河南,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一次重大战略抉择——建设郑东新区,使河南找到了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也为中国第一轮城市新区建设创造了高规格高品质的样板。
历史不能重演,但值得回顾与总结。
回首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郑东新区在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的要求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始终贯彻产城融合、双轮驱动。
截至2014年底,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建成房屋面积46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2014年全口径税收完成145亿元。
1
历史性的抉择
河南找到新型城镇化
“突破口”
21世纪到来之际,在整个中国为改革开放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之时,河南,也在思索着自己的方向与未来。
如何让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走上破茧之路?如何以城镇化来破解“三农”难题,为工业化发展拓展空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条件?如何下手才能准确、有效地找到一个又好又快的“突破口”?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思考。
1998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规划提出,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万~6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0%~80%。当时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被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远不相匹配,急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000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调研,要求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明确提出以郑州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高起点进行规划,使之形成亮点。
郑东新区由此破题,呼之欲出。
200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围绕把郑州建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郑东新区开发和环城快速路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之后,随着以建设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进而带动全省城镇化的战略构想的确立,郑东新区规划和建设昂然提速。
省、市两级慎重决策,郑东新区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150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一个新郑州,力度之大、气魄之大,史无前例。
郑东新区赢在了起跑线上!通过国际征集选定的总体概念规划,融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环形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地域文化城市等理念,并由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确认,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2003年1月20日,伴随着冬日的寒风和热望的目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第一根基桩轰然入地,从此拉开了郑东新区建设的恢宏大幕,也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平白到繁华的精彩中原城“事”……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