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野望”能否支撑万达商业持续转型

要闻中国商报2015-11-16 09:34:30

  号称中国商业领域规模最大、参与品牌最多的中国第一商业年会在人气上明显落潮,不少连续多年参会的品牌商直言,今年是最冷清的一次。记者 颜菊阳/摄

  有着中国商业风向标之称的万达商业年会走到第九个年头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巨鳄终于显露疲态。

  9月10日,第九届万达商业年会在北京开幕。但是,在初显凉意的秋雨中,号称中国商业领域规模最大、参与品牌最多的中国第一商业年会在人气上明显落潮,不少连续多年参会的品牌商直言,今年是最冷清的一次。虽然万达方面还是对外宣称今年年会依然吸引了3000多家品牌商、5000多家代理商参会。

  更关键的是,作为万达商业转型升级成果展现的万达商业年会,除华丽丽“大秀肌肉”(首次对外发布万达广场经营报告)外,被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寄予厚望的、担当行业开放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的万达商业的互联网+转型进展实则乏善可陈。

  但飞凡电商已迫不及待地在万达商业年会上宣布要做开放平台,提出到今年底要进驻370家购物中心、商场的雄心。

  “大秀肌肉”图什么?

  一年一度的万达商业年会,与其说是万达的招商大会,不如说是万达商业一年一次的华丽秀场。从早前的沃尔玛中国总裁的站台,到现在挂上万商会旗杆的迪卡侬、优衣库等代表体验型新商业的新秀零售企业,秀出的都是万达作为线下最大商业地产商的品牌商资源。

  但今年,除了常规的商家站台外,在万达商业年会上,首次推出的万达广场经营报告也成为年会内容的三项重头戏之一。

  作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万达广场的经营情况一直被视为中国商业市场、中国消费市场景气度反映的风向标,此前一直是行业企业“偷偷摸摸”、绞尽脑汁寻思打探的万达商业机密。在此次万商会上,万达却破天荒地选择了主动对外披露。为什么?

  对于一家时刻有着“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危机意识和竞争精神鞭策的企业而言,万达的此番开放显然不仅是无惧竞争对手赶超的“学雷锋”姿态。

  正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自己在万达商业年会颁奖典礼上的坦言,“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很多企业日子过得艰难,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商业特别是零售业受到冲击很大,走不下去了。”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放缓,商业发展尤其是实体商业的消费低迷,而电子商务挟价格和便利的两大利器,将原来靠收进场费、忽视消费者需求、“躺着挣钱”的线下商业运营变成了“过去时”。

  实体零售商的日子难过,靠实体零售商租金和客流卖房子的万达商业地产自然是唇亡齿寒。

  当整个实体商业被看衰,作为国内最大的购物中心开发和运营的商业地产商,当然要为行业代言,为行业站台,更要力证自己还过得下去。

  因此,在万商会上,王健林提出“商业是万岁行业”,他说,“商业永远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任何行业都有做得好的企业,也有做得差的企业,企业生死不能等同于行业生死。互联网等科技行业起得快,也容易消失得快。只要肯动脑筋,我们这个行业也会有许多长寿企业。”

  因此,在万商会上,外界看到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招商中心总经理陈德力发布了数据晃眼的运营报告。的确,搭载在全国已达120多座万达广场的体量上,拎出万达商业的任何一个运营数字,都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值。而这架商业机器,并没有要选择慢下来的想法。陈德力说,到2020年,万达广场要开业达500家,年客流量要超过100亿人次。

  但是,在不少投资人士看来,对于90后、00后等未来的消费主体而言,万达广场、万达百货甚至其合作的主力店都已然是代表落后的传统消费形态。

  由此,陈德力特别强调了万达广场的客群仍以年轻消费客群为主的特点。陈德力介绍,70%以上会员年龄在26岁至45岁之间,而万达儿童、体验业态等集客能力也正在持续上升。

  陈德力坦言,万达将努力打造全新的实体店铺经营模式,“在2015年以及未来,我们尤其希望跟品牌体验店、优势品牌店、品类集合店合作。”

  王健林的“野望”

  一年一度的万达商业年会,都堪比一场全国各地品牌商、中小企业主得以近身“围观”中国首富的热闹大戏。王健林在万达高管的簇拥下犹如阅兵般一一视察旗下各个商业子公司的业务,从万达广场东南西北中各个分区的项目,到万达百货各个分区,到近年来新设的万达电商,以及品牌代理商的展台,无数人簇拥和跟随着王健林,目光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手机相机咔咔声。

  不过,在一片啧啧赞叹声中,也有不少人注意到视察步伐愈来愈没那么矫健的王健林,以及在一片90后、00后年轻品牌商看来已稍显老态的王健林。

  万达资产逾5000亿,年营业额近2000亿元,商业地产以售养租的固有成功路径已经成型,但61岁的王健林却声称要放弃原有优势开始转型,他提出要替换支柱产业,万达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电子商务成为万达集团的新支柱。

  “万达以后不再是房地产企业,而是一个商业服务型企业。”王健林曾如此直白地亮出底牌: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净利润的2/3要来自房地产之外的租赁收入。

  这是因为,在住宅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下半场的行业共识里,王健林也意识到万达以售养租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型。而除了大、大、大之外,庞大的万达实质并不是一家商业地产运营公司,其收入仍是以房产销售为主,租赁收入和商业广场租金收入仅占1/10左右。按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前8月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万达商业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约为797.97亿元,累计实现租赁收入约为91.19亿元。

  而对于登顶世界财富的野心却一直不停催促着这位61岁老人的脚步持续矫健。万达内部人士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说,“老板对于财富还是有着很高的追求,尤其是跻身世界财富之首。”

  两年前,万达就已将自己视为一家世界级企业,“老板现在把更多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拓展国际市场、国际业务上。”在抵达世界首富的道路上,商业仍是王健林的左膀右臂。按王健林的规划,到2025年万达要开业1000家万达广场。

  但到2015年年底,万达广场也只有135家。速度和规模仍是王健林提出万达转型轻资产的首要诉求。

  在万达商业年会上,万达商业统一亮相2016年计划开业的50多个万达广场,其中超过20个是轻资产项目。这力证了王健林两年前提出的“轻资产转型”并非随便说说。这20座轻资产计划落地的万达广场就是今年年初,万达和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四家达成的合作,四家出资240亿元与万达合作建20座万达广场。对方出资金,万达来运营管理,大家分担投资风险,万达由此变“轻”。

  不过,光靠基金,还是难以撬动王健林的十年千座万达广场的扩张大业。“万达广场的落地速度和数量靠基金去做很难做到,还是太慢,通过众筹做也许会更好。”据说,在万达集团内部,王健林如此说过。

  于是,外界很快便看到了王健林辟出的第二条路——做理财产品,靠众筹网罗大众的闲钱,帮更多新万达广场的轮子转起来。今年5月,万达商业完成了对快钱公司的收购,并在1个月之后便迅速推出了商业地产众筹项目“稳赚1号”。其募集的资金将直接投向各地万达广场的建设,投资人获得这些广场的收益权,可以享受商铺租金和物业增值双重回报,预期合计年化收益率可达12%以上。

  而为要做到轻资产,王健林也开始扭转万达广场的操作方式,选择和万科合作,剔除掉住宅售卖环节,加速变轻,将商业地产重心集中到商业体的改造升级上,以实现商业资产的增值。

  同时,继与马化腾、李彦宏、郁亮的“腾百万”、“万万”合作之后,就在9月6日,王健林又与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牵手”。连续的抱团合作,足见王健林转型的急迫。不过,这都是野心驱动下的主动转型。

  大象跳舞

  在年会颁奖盛典仪式上,王健林称,“经常有人说我们受到了电商的冲击,我认为只是受到了影响。虽然现在商业只有刀片薄的利润,但是电商永远不会取代实体店,万达将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打造生态系统。”

  但是,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尽管王健林对万达电商平台寄予厚望,飞凡电商正式重磅发布平台开放战略,但在走过飞凡电商的展台时,这位在过去两年来在电商转型上投入最多关注的集团掌门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在去年,万达电商是王健林停留最多的时间。

  没有停留或在于飞凡电商眼下并没有值得一提的进展和成果。

  当天万达管理层上下都在反复传递一个观点,即“万达做电商最大的优势是有互联网基因,同时更懂得实体店的经营。”任伟还反复强调:“飞凡电商是万达与百度、腾讯合力打造的‘实体商业+互联网’场景服务运营商”。

  王健林的野心并不限于线上,万达另一个首度公开的“全球招商平台”也是致力于为购物中心和品牌方打造社会化、开放式专业招商服务平台,不过同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品牌商家与购物中心的无缝对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品牌拓展需求与商业租赁资源的智能匹配。据悉,万达“全球招商平台”将于11月全面上线,目前平台已启动招募。

  但是,在现场,中国商报记者发现,无论是定位“实体商业+互联网”场景服务运营商的飞凡网,还是致力于提供招商服务的全球招商平台,希望能够吸引其他的购物中心加入其中的万达开放平台其实还缺乏核心的吸引力,与阿里巴巴的喵街、万江龙等同类开放平台相比并不见任何优势和突出特点。

  亿欧网CEO黄渊普认为,“飞凡网做万达的电子数据服务公司,帮助万达广场打通线上线下,提升顾客黏性的一切尝试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要做开放平台的定位,尤其是真正和万达系外的购物中心、商场实现真正打通却并不容易,好的购物中心肯定不愿意跟其他竞争对手分享数据,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喵街在向购物中心渗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因为实体商业对于将数据导入竞争对手的平台心存顾忌。”

  更为重要的是,就实体商业而言,只有定位差异化明显,才可能实现互相导流,否则根本无从谈合作,因为“他们争抢的都是同一拨人”。

  按照中国商报记者的了解,为了达到规模化发展的目标,王健林在万达内部为电商制定了军事化的“硬任务”:到今年底,要实现1亿注册用户数,完成上线370家商场。而内部的说法是,王健林最初的目标是年底实现1000家购物中心的入驻。为此,飞凡电商招商团队为了完成业绩,开始游说购物中心许以“先入驻再退出也可”的形式。而任伟介绍,飞凡电商对外合作的第一个购物中心是红星美凯龙的爱琴海购物中心。爱琴海购物中心操盘手张华容此前正是出身于万达。

  显然,在王健林的野心驱动下,万达在全力冲刺从开发商、运营商到服务商的转型,飞凡电商平台和全球招商平台两大互联网体系的推出,就成了万达转型的题中之义,但开放平台、数据共享、互联共生的难度或无异于再造一个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