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全年降31.7% 全国尚余7亿平米库存

要闻中国经济网2016-01-25 10:52:00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下降。业内有报告称这一数据已连续下滑了22个月。其中,全年住宅投资64595亿元,增长0.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住宅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住宅新开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这几项指标皆有所下降,特别是房屋和住宅的新开工面积,降幅均达到了14%。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热乃至疯狂反映着资源集中的程度,房企集中投资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总的拿地面积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网住建频道记者注意到,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比上年下降了31.7%,总计22811万平方米;土地成交价款7622亿元,下降23.9%。

  究其原因,国土资源部“有供有限”的指导思想下多数城市缩减土地供应量是一项重要因素,据悉2015年北上广均未完成土地计划供应量,完成率分别为38%、86%、63%。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量三四线城市住宅库存的明显局部过剩的状况迫使房企绕道而行,投资意愿全集中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

  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8亿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217万平方米。据中国经济网住建频道记者了解这7亿库存已是历史峰值。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55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2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458万平方米。北京华远集团原董事长任志强甚至称,有些库存“只能炸掉”。其原话表述如下:“以全国房地产一年近13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来看,接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并不算多。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有大量库存属于很难消化的部分。换句话说,只能炸掉,不会因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

  “三四线销不动,北上广深要补存量。”这是媒体对目前全国楼市的总结。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击鼓传花游戏,也是一个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曾如是表示,“房企白银时代正在形成,直接影响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生存格局,总体上说地产界洗牌频率加快。”

  如今“囤地生金”难继续,寻求转型的房企不在少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预判2016年万达集团服务业的收入和净利润将首次超过房地产板块,“从严格意义上讲,明年万达就不再是房地产企业了。”对此,他进一步解释称,房地产万达还会一直做下去,但不再作为万达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增长主要靠其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