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不封闭引热议:可解决堵车问题物业管理难

要闻大河报2016-02-23 09:16:31

  核心提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消息一经大河报报道,旋即引发热议。不封闭安全吗?老小区什么时候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昨天,记者采访到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他说,“窄马路、密路网”,中国传统如此。今后,河南新的规划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这一要求做,老城区则逐步进行改造。

  探访|封闭小区围墙隔出一片片“孤岛”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鑫苑路与东明路交叉口附近阳光新城小区。这个小区南边是鑫苑路、北边是晨旭路、东边是中州大道。在小区南门,设有保安亭,保安看到行人及车辆进小区都要询问。小区保安说,这个小区安保做得很好,外来车辆一律不许入内。旁边的鑫苑名家小区,也存在类似情况。郑州大多小区也都是封闭的。

  但是,郑州市政府一位城建部门负责人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纽约也好,东京也罢,住宅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有围墙的,通常是极少数超级豪宅。

  他说,国内的封闭式住宅区,阻碍了街区的活力,围墙隔绝出了一片又一片“孤岛”;这也间接造成了交通拥堵——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

  官方|或许,200米就能见一条路老城区将逐步改造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

  昨天,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河南将加大路网密度,压缩小区规模。推广“窄马路、密路网”,在小区拐角,放置小商场、办公楼。“具体说,就是200米一条路,解决城市步行、车辆出行问题。”

  他举例,郑州一所高校,中间本来规划有一条路,但是校园考虑到封闭性,把这条路切断,这样不合理。郑州有很多小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但是,‘窄马路、密路网’,从规划角度上讲,有一定分歧。大的小区,一定不能封闭,封闭起来对周围交通影响大。”他说,小的小区不封闭,但是可以组团。河南要做到小街坊,150米乘以150米的小街坊、小社区,是可以实施的。

  他说,《若干意见》为中国城市准确把脉后,列出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

  专家|中国传统、全球普遍采用的就是“窄马路、密路网”

  “咱们中国传统上就是一条街,小街道,街道边上是房子。就是俗称的‘窄马路、密路网’。欧洲传统是小街坊,里面有小院。”省住建厅规划专家昨天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后面咱们学习邻里小区规划,小区内部有小学,主要是为了解决机动交通对小区安全威胁。

  省住建厅一名工作人员说,中国历史上“窄马路、密路网”实际上有迹可循。在“清明上河图”中,当时东京的道路就是“窄马路、密路网”。

  他介绍,国内的小区越做越大,机动交通被切断。虽然人口密度高,但路网太稀。“而国外路网密度很大,便于疏解交通,便于沿街开店面。”

  “实施‘窄马路、密路网’,市民买东西,不用跑太远。”他说,“路网密,相应的交通贯通,便于步行。”

  小区建设在全世界是什么样?河南省商业与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说,首先国外也有封闭式小区,但是规模较小,极少有5000户的小区。其次,国外规划管理非常严格,一直是“窄马路、密路网”。管式”的小路。

  分析|道路使用权、小区安全都需要在推广过程中详细考虑

  郑州市一名规划领域专家说,若干年前,郑州市曾提出拆墙透绿,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提升大有裨益。但是绿是透了,围墙却还在。如今的街区制和“拆墙透绿”有些类似,中心思想还是资源的公共化,但问题是由此产生治安问题、居住品质下降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情况恐怕很难解决。还有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恐怕难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说,郑州市最接近街区制的地方可能是西区国棉厂的那几个住宅大院,中心道路都是敞开的,还通公交车,住宅也是临路而建的,没有围墙。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可能会遭遇问题。刘社说,产权的问题就很棘手。开发商掏钱买地,投资建路,到头来却成了公共资源,估计一些开发商不会愿意。小区开放了,治安怎么办?居民可能也会有类似疑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热议

  不安全or更安全

  昨天上午,大河报官方微博发布“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小区,已建成小区要逐步开放”的消息,截至昨天下午4时30分,有922名网友发表评论。

  一些网友说,小区开放后,就少了一层防卫,而且,老人、孩子在小区内嬉戏玩耍时,直面车流不安全。

  对此,省内一名规划专家赵先生说,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这本书中,作者力推街区城市的理念,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街区城市更加安全。作者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一个醉汉在街头纠缠一个女孩儿,先是旁边商铺的老板发现了,走出来制止。后来,街道两旁楼上的窗户都打开了,伸出了无数的头,大家大声呼喊,最后醉汉落荒而逃。

  马上评论

  机关大院有必要率先垂范

  缓解道路拥堵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很多时候,道路拥堵不是因为主干道不够宽阔,而是因为支路过于拥挤难行,划地而居的高墙大院,则进一步加剧着行路难。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虽然城市主干道越来越宽,但交通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因为支路拥堵很容易蔓延至主干道。

  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国家此次出台的“意见”可谓意义深远。“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不仅有助于盘活道路资源,而且有助于摆脱“大马路依赖症”,走出一味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误区。“窄马路、密路网”意味着增加路网密度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打通封闭式社区因此提上议事日程。这不仅是为城市拥堵开出的“药方”,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理念的常识回归。

  尽管意义非凡,仍有人对“意见”心存顾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是:打通住宅小区之后,小区的安保、卫生等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意见”针对的不只是住宅小区,按照规定,已建成的单位大院也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众所周知,封闭小区主要有两种表现:“圈大院”的机关单位,“巨无霸”的住宅小区。相比起住宅小区,机关单位大院更有必要率先敞开:一方面,机关大院率先垂范有助于推广“窄马路、密路网”的概念;另一方面,不少党政机关都在探索打造“无围墙”的机关大院,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紧凑城市”的概念,旨在破解城市无序扩张。“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布局理念,无疑是对“紧凑城市”概念的进一步阐释——“紧凑城市”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摒弃无序扩张,追求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当然,放开封闭小区不可避免会对管理带来一定挑战,由此需要公共服务配套措施的跟进。封闭小区越建越大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乐得将公共服务一同打包给开发商。放开封闭小区,意味着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治安、卫生等一系列责任。以此而论,市民对这些问题的疑虑和担忧,并不是推广“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障碍,而是对政府部门完善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和期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