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村棚改首试“可变式户型” 预计3年后原址回迁

要闻北京日报2017-06-15 10:37:42

  普通住宅小区一般只有三五种常规户型,但目前正在进行征收工作的魏公村棚改项目,7栋回迁楼中将诞生26种不同户型。

  考虑到产权复杂、众口难调等原因,去年正式启动的魏公村棚改回迁房首度采用“可变式户型”,平均一栋楼里“装”入十几种户型,还能根据家庭需求多“改”出一间居室。

  相同面积最多有4种布局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魏公村小区,棚改后将变身“魏公村花园”——这里将原址建设7栋板楼,其中5栋为28层,其余两栋分别是11层和13层。

  虽然都是“一梯四户”,但是这7栋板楼中将有26个不同户型。“普通住宅楼同一位置的户型基本一致,但魏公村棚改回迁房中,即使楼上楼下、同一位置也都不一样。”承担魏公村棚改项目设计的建筑师孙石村介绍。

  魏公村小区所属的产权单位众多,当初建房时也没有统一标准,1300多户居民的户型多种多样,老百姓需求也不一样。“对于棚改房来说,老百姓对一两平方米的差距都很在意。”孙石村说,为了让分散在18栋楼里的1300多户居民都能公平、妥善地安置在7栋楼内,根据补偿方案计算和整合,最终优化设计出了26种户型。

  这26种户型涵盖两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建筑面积也从60平方米到133平方米,中间还有68平方米、77平方米、86平方米、97平方米、115平方米等,多达13种。

  有的户型面积相同,但房间布局不同,最多会有4种完全不同的布局。以91平方米的房子为例,4种不同的布局,有的卧室朝东,有的卧室朝北。“这就相当于为每户居民定制设计回迁房。”孙石村说。

  设计方案调整上千次

  “普通商品房住宅楼户型设计往往只需一个月,魏公村棚改房用了4个月,方案调整上千次。”孙石村解释,魏公村棚改项目的1300多户都是设计师一层一层手动计算,再排列组合不断调试出来的,避免因楼内房间户型不一而造成楼体造型“歪七扭八”。

  这种“可变式户型”设计方案在本市棚改房项目中属于首次应用,甚至在商品房中也鲜有尝试。孙石村举例说,“楼上是133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户型,楼下是129平方米和54平方米的户型,两层面积一样,但都可以调整非承重墙的位置,来实现多种户型的组合,尽量满足各家对户型面积大小的需求。”

  居民入住后,这种“可变式户型”也能方便居民优化屋内布局:对非承重墙位置的改动,会让两居变三居,三居变四居,一套房子最多可变出5种户型。

  “经过定制设计,每户都能日照充足。”孙石村说,满足居民采光和日照需求的同时,方案设计也反复调整,力求不遮挡隔壁住宅楼的光线。

  预计3年后原址回迁

  除了住宅楼的户型设计,在配套设施上,魏公村棚改项目也下足功夫。

  魏公村棚改项目共有住房1300多套,按1:1配置地下停车位。小区人车分流,车辆全走地下;绿地比例达30%,中间还配建了景观湖,让居民一下楼就像进了公园。

  2016年,魏公村小区项目棚改征收工作正式启动,并且被列为海淀区棚改和环境整治项目之首。2016年年底,项目部完成绝大多数居民的入户评估工作,今年5月18日,项目征收补偿方案和户型效果图公布。记者获悉,目前棚改征收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3年后居民将原址回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