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楼市上演西进运动 西区楼市待腾飞

本地河南商报2014-04-02 15:41:28
提要:过去十年,与飞速发展、炙手可热的郑州东区相比,郑州西区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建筑、车辆的日趋膨胀,东区日益增加的商务成本、居住成本等,开始倒逼资源向西流动。

过去十年,与飞速发展、炙手可热的郑州东区相比,郑州西区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建筑、车辆的日趋膨胀,东区日益增加的商务成本、居住成本等,开始倒逼资源向西流动。当平衡、全面、协调发展成为整个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时,开发商的目光也随着诸多政府政策支持而西移。

政策利好助力郑西

近两年的政策东风,让西区人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均衡发展城市的决心。2012年,郑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简称《建设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将“研究规划郑州新西区发展,将荥阳、上街纳入中心城区建设”。“两核六城十六组团”的郑州总体布局由此开始。所谓“组团”,就是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赋予不同区域不同的定位和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实现城市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化。其中作为“组团”之一、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的郑州宜居健康城,就位于郑州西部。

新郑州都市区的确立,使得郑州不再一味单纯向东发展,并开始尝试以“东商务、西居住”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东西均衡。根据《建设纲要》中的空间布局,未来十年,郑州将沿“郑上路-建设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中原路-东西大街-郑汴路”两条轴线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构建城市发展核心区域。

由于郑州市市直机关和很多高校在西区,河南省电力和交通部门也在西区,这为西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消费的原动力,提供了潜在购买力。未来,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有可能向外扩散的单位将逐渐向西迁移,既可疏散中心区功能,又可减轻交通、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

随之迁移的,还有房企的开发重心。一大批商业综合体开始在西区遍地开花:最早进驻的中原万达广场带动了整个板块均价的大幅提升,随后,锦艺城、宝龙城市广场、西元国际城市广场、锦艺国际轻纺城等大型综合体相继进驻。项目密集亮相的同时,众多购房者也闻风而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