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购房者心声:出不出手?我们又走到岔路口

本地大河报2014-04-02 15:54:22
提要:房价不降反升的局面再次成为许多城市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一些原本“买得起房”的家庭开始“望房兴叹”,面临艰难抉择。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要出手购房的”占购房者的28%,持“坚守观望”态度的占35%,另有37%的人在“出手”和“坚守”之间徘徊。

核心提示

房价不降反升的局面再次成为许多城市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一些原本“买得起房”的家庭开始“望房兴叹”,面临艰难抉择。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要出手购房的”占购房者的28%,持“坚守观望”态度的占35%,另有37%的人在“出手”和“坚守”之间徘徊。

是坚守还是出手 我们很纠结

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住建部高调重申限贷限购政策不打折;多个地方政府推出新政有 “救市”嫌疑;统计局房价逐月下滑,任志强高调称“明年房价会反弹”;购房者心态转变,增加看房频次,担忧房价反弹折扣取消……在刚刚过去的红5月,无论是买房人还是卖房人都显得有点纠结。

今年春季以来,郑州楼市“看上去很美”,项目来电量来访量迅速攀升,各类购房团、促销打折你方唱罢我登场,楼市似乎进入了祥和的供需两旺之中。然而今年3月之前,郑州市住宅成交量同比却不足一半。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楼市需求的确很大,但许多购房者依旧在观望。虽然近期市场上的一部分“刚需”入市带动了成交量的回升,但这种回升只是针对年前的冷淡而言,总体来说,楼市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处于回暖期。

采访中,有购房者表示,国家下了这么大的力度进行楼市调控,难道真的无法撼动居高不下的房价吗?2011年,许多本地购房者看跌房价,但经过了一年的调控后,脱缰野马般狂飙的房价虽然放缓了脚步,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幅下跌,这让许多购房者感到迷茫。

孙长书就是曾经徘徊在坚守和出手人群中的一员,在一套60平方米的旧房里“蜗居”多年的孙长书今年终于买了房。“再不出手,今后恐怕再也买不起房子了。”孙长书的购房举动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一套13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花了130多万元,透支掉全家15年的全部收入,“我老婆担心,今后房子虽然大了,但每月还贷款后余下的工资仅够过温饱日子。”

出手的 坚守10多个小时拿下两居室

谁能想到,就是在这样“萧条”的楼市中,买房子也要提前排队。唐少华就是赶在这拨出手的买房人。一周前,在售楼处坚守10多个小时后,他终于把自己看中的一套南北通透的两居室收入囊中。此后在与朋友交流买房感受时,唐少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几个原则:“一是预期楼市见底,二是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三是要确实看到项目真的有便宜可占。此外,还要抱着‘留一手’的心态,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或因孩子上学、或要升级置业,总想挑个不贬值且易转手的好户型。”这次的买房经历让他深切感知,买房和炒股一样,潜力股并不会只有一个人发现,因此一旦低点入市无论大环境如何都会抢手。

年后,一部分等待调控效果的自住买家已经选择入市,还有一部分人在持续观望,等待看到进一步的效果。尽管仍在疑惑,但他们也隐约感受到郑州房价下降的几率很渺茫。“连桶装水价格都在上涨,物价油价都涨得这么快,与众多行业有关联的房子能不涨价吗?”购房者唐少华自己感慨。

坚守的也许已经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也许已经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这是几位意向买房人不约而同的感受。尽管李立鹏半年来一直在看房,但他觉得也赶不上这轮即将落幕的“盛宴”了,房价在降,但自己兜里的钱还是凑不足首付。“房价确实在降了,成交量也上升了,这不楼市调控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也是买房的时候了。要我自己买,无论大小买个房子就成了,但女朋友并不这样想,考虑到短期内不能换房、上班距离以及未来孩子的空间等多重因素,至少要买个两居。”李立鹏表示,意见不统一的结果就是最终没出手,自打开发商的成交量回升后,可选择的降价项目就更少了。

“房价不应该和城市居民收入成正比吗?郑州的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那房价为什么却是6000元/平方米、7000元/平方米呢?如果继续调控,郑州的房价会不会降下来?”购房者陈女士一直在追问。对于自住买家来说,价格基本上是影响这个群体抉择的主因。业内人士分析,房价过快上涨被叫停,成交量低迷,调控政策已经起到既定作用,未来调控更多强调的是持续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