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郑州楼市是否崩盘应立足现实

本地河南商报2014-04-02 15:32:55
提要:房子一直和GDP有着千丝万缕、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你所知,从建筑原材料到就业岗位,从地方收入到银行风险,房地产上下游链接了上百个行业,GDP都成为房价上升过程中最大的推手和影子,如跗骨之蛆,历经多次调控也难以剥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房子不能只关乎GDP,应该还有民生的权利。

但事与愿违,在能看得见和记得起的房地产逻辑里,“民生的权利”永远都只停留在政府文件里和领导的口中。相反,房子一直和GDP有着千丝万缕、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你所知,从建筑原材料到就业岗位,从地方收入到银行风险,房地产上下游链接了上百个行业,GDP都成为房价上升过程中最大的推手和影子,如跗骨之蛆,历经多次调控也难以剥离。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一个很丰满,一个很骨感。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普通人而言,“居者有其屋”应该是社会的基本原则,也真心希望所有的年轻人不会背负“丈母娘的压力”,但在现实中,大家却只能盼望房价能够停一停飙涨的脚步,等一等尚在温饱阶段的很多人。

所以,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断上涨的房价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但凡跟房地产扯上边儿的事情都被无限放大,很多“鼓吹房价上涨”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成为“人民公敌”,任志强甚至享受了总统的扔鞋待遇,民怨之沸腾可见一斑。

蹊跷的是,面对众人指责和社会批评,房价反而变本加厉地上涨,每一次的反弹都超乎人们预期。反观那些持有“泡沫论”的经济学家如谢国忠和牛刀等人,市场屡屡证伪他们的“×年×月楼市崩盘”理论,很多他们的追随者,因为相信了他们的判断而错失了最佳的购房机会。

为什么被预测为“即将崩盘”的楼市屡屡起死回生?为什么经济学家有理有据的判断最后大多沦为笑谈?为什么“我们”都在期待房价降,而房价却一直坚挺地上升?也许,这正是中国楼市的“特色”之处:当你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来判断楼市运行轨迹时,总是很容易忽略掉这是个被扭曲的市场;当大家都在愤怒于“一年的收入不够买一个厕所”时,愤怒的情感则又超越了理性分析。

作为一个买房人,有必要理解房价上涨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佳的购房时机。2011年楼市受困于“三限”政策而持续低迷时,我们曾发出“2012年是个买房年”的呼声,响应者也切实地感受到了“抄底”的喜悦。在作出购房决策的时候,如果那些哗众取宠、不是在论坛上就是在去讲课路上的专家学者们的话,你没有奉为圭臬,而是仔细地去探访了几个售楼部、详细地了解了银行的信贷政策,并且对自己的购房需求了然于胸的话,你如果只有一套自住房,房价涨跌对你的影响绝不会是致命的。

所以,在讨论郑州楼市是否面临崩盘的时候,就需要立足郑州的现实,研判需求是否饱和、开发量是否过大,然后详细考虑政策、人口、区域发展等多个要素,再综合判断“郑州楼市离崩盘有多远”,而不是谩骂“杭州楼市都崩盘了,你们这群人还在鼓吹郑州房价上涨”——真相是,有记者调查了杭州多家楼盘,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和专家,发现多数降价只是营销的一种噱头。网传降价的10个楼盘中,有2个楼盘确实降价了,3个楼盘则是全然否认,其余5个楼盘则为部分房源小幅折价。

虽然楼市离崩盘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并不能忽视风险的累积。分析可以发现,近些年来房价上涨已经与供需平衡的关联越来越弱,推动房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来自于货币超发,在综合去年银行“钱荒”和银行信贷收紧的消息后,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多次报道“钱荒”消息,建议购房者尤其是投资者控制风险。

有别于人们的期望,现实总是残酷而赤裸裸的,但这恰恰是真理的模样。在作出购房判断的时候,即使你笃信“中国楼市逃不脱崩盘的命运”,面对来自女友和家人的压力时,你买还是不买?更不要说,当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异时,杭州楼市的现象,不应该盲目地套在郑州楼市身上,更不能将此作为作出购房决策的关键参考,那将让你追悔莫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