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商业逐步繁荣 商户扎堆往里“钻”
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机。在郑州航空港区大发展时期,餐馆、手机店、服装店、超市等众多商家蜂拥而至,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它们见证了港区的变化,满足了港区人的消费需求,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打造港区的商业格局。
对餐饮、娱乐、服装等行业的商户而言,航空港区的商业变化,无疑会带给大家一次前去投资、淘金的大好机会。
现象
离开深圳
回家创业首选港区
“你对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有什么印象?”
“一个字:快!简直是一天一变。”记者刚问完,商户石同洋就脱口而出,之后不停地感慨。
今年才24岁的石同洋是南阳淅川县人,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一直在深圳宝安区松岗镇做餐饮生意。那里的门面房租金并不高,每月不过1200元,而且上面有阁楼,下面可以卖早餐。
三个月前,他从深圳来到港区创业,在郑港七路和郑港四街交叉口附近经营一家餐饮摊点。一开始,他想找一间门店,就像在深圳一样就行,但一问价钱就犹豫了,如果买铺子,每平方米一万多元,还有卖两万元的;如果租门面房,每平方米每月将近300元,比郑州市区还要高。
但也恰恰是港区日益升值的潜力,吸引石同洋在此创业。将来,他还想买房置业,成为港区人。
和石同洋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记者沿郑港七路走访,不少做餐饮和开超市的都是外地人,他们有的来一年,有的才来三四个月,都试图在此掘金。他们看中的一点是相同的,这里的人气旺,商机多,前景好。
事实
新市场环生活区四处开花
一个偶然的机会,石同洋在高庄街道旁看到招租的广告,于是,就在马路边一排新建的板房里开始营业了。一个56平方米大的简易铺子,每月刨去4600元的租金,还能挣四五千元。
“回来之前我就听说,现在港区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我来了之后,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有时满大街都是人。从今年8月开始,不到两个月,附近一下子起来五个市场,有在建的,有招商的,还有刚动工的。”这种建设速度,让石同洋倍感惊喜的同时,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远远超出了他在深圳时对港区的预判。
也许是感受到了港区发展的蓬勃朝气,石同洋工作起来十分卖力,一条街上四五家做早餐的,别人四五点起床,他3点就开始忙碌了,晚上10点以后他才收摊休息。而且,为了保证充沛的精力和美食质量,他只做早餐和晚餐,白天则回宿舍睡觉。按照他的理解,这叫差异化竞争。
他往东北和东南方向指去,向记者介绍说,那里有几个新市场,有专卖水果的,有卖早餐的,还有卖其他日用消费品的。
现在,他所在的这条街道,做餐饮的越来越多了。他希望有一天,可以进市场做生意,免掉入场费。
百家手机店扎堆富士康生活区
一年多以前,徐正义来到家家欣购物中心一家手机店上班,感觉生意还可以。但是近期,他明显感觉竞争激烈了起来。
据介绍,在富士康上班的年轻人,其工资都是在每月的7日发,接下来的半个月是他们消费的高峰期,但到了月底,他们的工资基本上都花完了,消费行为戛然而止。因此,手机店生意好时,一天能卖100部手机,生意惨淡时一天一部也卖不出去。
但徐正义认为,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拥入是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富士康员工,加上生活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还有在港区上班的,有二三十万人,市场在扩大,商家肯定也会增多。
“你知道现在这个地方一共有多少家手机店吗?”徐正义问道,看到记者摇头,他强调说,“新广场开业后,至少有100家。你看这一年变化多大!”
记者绕沃金商业广场转了一圈,发现仅东北区域就有大大小小的手机店二三十家,有的还在装修门面,有的已经开始营业了。
徐正义开玩笑说,港区的发展潜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吸引商家进驻的同时,也给同行竞争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枣树地建起大高楼,村民返乡卖被子
五年前,这里还不叫郑港七路,甚至还没有路,因为,那时只有成片的枣树地和一个个村落。
那一年,杨庄村村民杨大姐刚从深圳打工回来,往南看,是机场,往北看,只看到孤零零的几栋楼房在建设当中。那时,已经有人在这里上班了,睡的都是简易板房。
“你看看现在港区建的楼,隔不多远就有一栋,你看前边富士康员工宿舍楼又有两栋可以入住了。”杨大姐说,这几年,土地开发速度比较快,大老营、小老营那边建的有安置区,她们杨庄村的安置房准备建在陡沟村,目前正在打地基。
以前,商户都在成排的活动板房里做生意,小商小贩四处流动。现在,他们很多都走进市场,秩序井然。
杨大姐也把她的被子生意搬到了十字路口的板房里,货架上摆满了床上用品。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多元,净赚1000多元,而平时每天才赚100多元钱。“干这个生意的人太多了,就我这一排就有六家,另外村里还有,夜晚也有出来摆摊的。天气冷的时候,富士康招工点也有搭送被子、枕头或者床单什么的。”
每天早上8点往村小学送完孩子,杨大姐就来到这个不足20平方米大的板房里,开始了一天的生意,虽然夜晚12点还有人,但她晚上10点就收工了。白天没有顾客时,她就搬个凳子,坐在门口玩手机。
记者采访时,两个90后女孩走进板房,站在货架旁挑选被子,不时地和杨大姐讨价还价。她们上夜班,最近天气变冷,难得有时间出来购物,好在买东西都很方便。杨大姐一边帮她们打包,一边拉家常,仿佛这样能为她多带来一些客户。
杨大姐说,好多本地人和外地人都跑来做生意,行业竞争比以前激烈了,商铺比以前贵了,公交比以前多了,土地上面都开始建楼了。
虽然说不清楚原因,但杨大姐始终坚信,港区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