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限购令实施三年 郑州房价涨了1486元
2011年1月6日,郑州住房限购令颁布实施;2014年8月9日,限购令正式取消。从来到走,三年七个月的时间里,郑州住房限购令期间两次升级,历经四个阶段。对比限购令执行之初和结束时的郑州月度房价,每平方米涨了1486元。
【回顾】
郑州限购“四步走”
第一阶段:起步
政策要点:2011年1月6日,郑州市出台实施《关于本市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我市限购商品住房的通知》,在郑州市建成区内对人口过密区域(人口过密区域暂定为农业路以南、桐柏路以东、航海路以北、未来路以西区域,未来路与农业路未交界处以中州大道为界)和其他区域实施差异化的限购政策。能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人口过密区域或其他区域暂定只能新购1套商品住房。
背景:2010年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下发通知开始新一轮调控,要求重点城市制定实施细则,史称“国五条”。随后,各地楼市调控细则纷纷落地。
当月数据:郑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5100套,销售均价6559元/平方米。
第二阶段:升级
政策要点:2011年3月3日,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工作的通知》,业界称为“郑十五条”。自当年3月4日起,对在郑州市区(含市内五区、郑东新区)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具备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不符合购房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止在市区购房。
背景:与执行不到两个月的第一版限购令相比,这个限购令明显更严格,不仅扩大了限购区域,而且将二手住房纳入了限购范围。
当月数据:郑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3460套,销售均价5521元/平方米(价格被拉低是因为当月有近千套经适房集中签约)。
第三阶段:收紧
政策要点:2013年9月,郑州市房管局宣布局部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从9月1日起,持有本市居住证明3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一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对于未满20周岁的无住房单身人员,暂停其在本市限购区域购房;对于年满20周岁的无住房单身人员,限购一套住房。
背景:2013年上半年,郑州房价上涨幅度领跑中部省会城市,限购政策的局部调整,旨在保护和支持刚需的同时,进一步抑制挤压投资性需求。
当月数据:郑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6028套,销售均价7561元/平方米。
第四阶段:取消
政策要点:2014年8月9日20时,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自即日起,在郑州市内五区、郑东新区购买住房时,不再需要提供住房套数证明以及居住、纳税和社保等情况证明。
背景:今年,全国楼市降温,郑州也受到了波及,上半年,尽管郑州核心区(市内五区)之外的区域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了44%,但核心区的商品房负增长10%。
当月数据:7月份的数据尚未公布,6月份,郑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6368套,销售均价8045元/平方米。
【房企】
松绑限购不如松绑限贷
郑州某置业常务副总经理马水旺认为,取消限购对楼市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影响郑州销量的主要原因是限贷,二套住房的首付不降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河南一地产公司营销总监吴志斌表示,真正该解除的是限贷不是限购。取消限购,对一些区域,尤其会对郑东项目带来一些销量上的增加。但压抑了这么久的销售需求,或许会引起未来房价报复性上涨。
【专家】
投资性住房需谨慎购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峰教授认为,郑州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限购政策的取消并不是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出发,而是为了化解楼市积压太多、去库存难等现象,也不是单纯的政府救市行为,而是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考虑,发挥市场对房地产的调节作用。
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赵进京认为,郑州市全面取消限购属于顺势而为,对老百姓来讲,自住房子该买还是要买;对投资性住房,限购不限购都要谨慎购买。
【分析】
信贷收紧 松绑“限购”影响有限
实施超过三年半的郑州住房限购令突然取消,对郑州房地产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郑州市取消限购,是为了市场的理性回归。今年上半年,郑州90平方米中小户型供销两旺,表明刚需是目前郑州楼市的购房主力,限购政策对郑州楼市影响有限。同时,部分被住房限购“误伤”的刚需,以及有改善型需求但受制于限购令无法购房的家庭,其受到压抑的购买力将得到释放,预计短期内市场成交量会有所提升。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限贷的影响远超限购。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收紧是全国普遍现象,贷款利率普遍上涨10%~15%,郑州的个贷形势比全国偏紧,个贷利率普遍上涨20%甚至30%。这种情况大大提高了购房成本,压抑着住房需求。同时,很多开发商房子卖出去五六个月,都拿不到银行贷款,也影响了房企的正常运转。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