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开区:历史性跨越发展与国际接轨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
开发区、县(市)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进都市区建设的主力军。郑州都市区规划为各开发区、县(市)区做了怎样的发展定位、描绘了怎样的蓝图?三年来,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推进实施这样的定位?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发展蓝图尽快转化为美好现实?系列报道今日刊发――都市区蓝图篇④
2015年,郑州都市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已启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回望过去,三年来经开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国际陆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准箱;郑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班列数、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首位;E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快推进,日处理走货量突破1万包,累计进出口值突破亿元大关,位居全国同类试点城市前列;整车进口口岸正式运行;经开综保区申报工作有序开展、汽车产业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作为我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现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国际物流园区两个专业园区。全区常住和从业人口约38万人,聚集各类企业30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36家,占全省的40%以上。2014年前11个月,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亿元,增长19.9%,增速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增长23.3%,增速居全市第二。
一项项飘红的数据表明,经开区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加速前进,一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新窗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幸福经开:改善民生“促和谐”
民乃国之根本,利益民享乃国之追求,经开区亦是如此。
“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入学教育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开区一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在采访时表示,近三年来,是经开区建区以来,新型城镇化投资最多、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三年,三年建设总量超过历年之和。
思路决定出路。多政策扶持、重资金投入、大项目建设,经开区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秉承“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港城一体、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文化宜居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2014年全年投入资金24.8亿元,完成13个行政村的征迁任务,全力推进9个安置区12个续建项目34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120万平方米安置房实现主体完工,85万平方米交付使用,让新型城镇化更好地惠及辖区群众。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经开区新增绿化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续建道路50余条超130公里;9所学校新建扩建、郑大二附院工程正在加快进行……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经开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产业经开:创造优势“强支撑”
以工业项目为出发点确立“强区梦”,三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开区将这一伟大构想化为了现实。
目前,经开区已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汽车产业拥有东风日产、宇通新能源、海马3家整车厂、5家专用车厂、7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涵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多个品类,总产能达到50万辆。装备制造业聚集了郑煤机、宇通重工、河南龙工、中铁装备等1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着眼于主导产业发展,经开区提出了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扭住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不放松,牢牢把握项目落地开工等关键环节,建成并投产了一大批具有带动力的主导产业项目。据统计,2014年以来,经开区新开工东风日产30万台整车、联东U谷、中兴产业园、时尚物流园等项目82个,比去年同期多开工40个,总投资约560亿元,增长93.2%。全区主导产业呈现规模化、体系化、集群化发展势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崔绍营说,刚刚过去的三年,是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突飞猛进的三年,在产业结构有了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的同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一番,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实现了近一倍半的增长。
任重而道远。新年伊始,经开区新目标已定,预计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增长50%……
肩负着“以产兴城”重任的经开区,产业之路将越走越宽敞。
开放经开:改革创新“增后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近年来,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上,经开区聚焦重点,深化改革,按照省市“三大一中”的发展战略,围绕实施“构建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形成大产业、建设汽车城”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建设、郑欧班列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汽车产业发展,奋力打造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跨越,着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平台。
2012年9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E贸易)试点项目,在经开区正式启动。
2013年7月,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从经开区驶出,打通了中欧国际货物运输通道,架起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014年7月,经开区汽车整车口岸成功获批,成为内陆地区首批通过铁路运输的整车进口口岸。当年11月份,该口岸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已进口汽车4批,共计24辆。
过去三年,经开区实现了由过去单纯的招商引资平台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合作枢纽平台的历史性重大转型突破。崔绍营告诉记者,随着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经开综合保税区等几项创新性、开拓性、挑战性的事业相继展开,为经开区做大做强着实增了一把“后劲”,经开区把多少年来郑州人、河南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些国际化开放平台不仅对经开区、郑州市,即便放眼整个中部地区,都称得上首屈一指、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