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原区:城乡改造 打造核心区

本地郑州晚报2015-01-30 09:26:59

  新中原越来越年轻。从五星级酒店裕达国贸,到王牌商业企业王府井百货入驻,以及中原万达、大商新玛特、西元国际广场等商场的崛起,老重工业成功转型后,换上一身新潮打扮,也刮来一股现代时尚之风。

  城乡改造 和谐一体

  昔日的老厂房摇身变成现代化大社区,让见证郑州发展的老人们都赞叹不已。今年91岁的张月娥老人说:“老郑州流传一句话:‘一厂的马路三厂的楼,四厂的平房碰破头,五厂的污水到处流。’”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和两侧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街景,特别是棉纺路沿线,锦艺社区、盛润城等现代化大社区,让人惊叹。

  中原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合村并点、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为着力点,改变城乡面貌。按照制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目标任务,建立机构,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征迁安置,市场运作开发建设”的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整区域规划、整片区改造、整片区建设、整片区开发(出让)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确保了规划意图的实现、土地价值的合理体现。三年来,村庄改造累计完成4307万平方米,连续三年居市内五区第一。

  集约土地,促进高效利用,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中原区常西湖新区整片改造范围,被市政府规划为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将承担起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功能。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奥体中心、传媒中心、文博中心、艺术中心)”建设的要求。目前,中原区西流湖街道办事处正加班加点“5+2”、“白+黑”,紧锣密鼓推进前期征迁。该区域涉及的常庄、刁沟、址刘3个村的征迁工作大头落地,1月底整个征迁工作基本结束,上半年要加快推进水、电、气、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原区还组建机构,配备人员,全力搞好服务,为四个中心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

  大力改造四类社区。中原区共有46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有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完成改造,15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完成整村改造,11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部分改造,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正在改造。目前,城中村改造势如破竹,合村并城力度加大,旧城改造成效明显。

  加快安置房建设。中原区共有安置房建设项目29个,27个已开工建设,白庄、朱屯、六厂前街等6个项目部分主体已完工;三官庙、北陈伍寨等4个项目已回迁群众1100户,回迁面积66万平方米;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120万平方米的第一安置区已开工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安置房回迁要达到50%的要求,中原区委、区政府已经作了部署,将安置房建设用地纳入今年城中村改造的时序,建立推进机制,采取领导分包等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中原区委书记王万鹏表示,安置房建设事关民生,考虑到大规模改造安置群众租房房源紧张的情况,中原区按照安置房规划优先、拆迁优先、手续办理优先,“一户一套房”建设的原则,优先安排。建立了领导包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督查机制,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内达到50%安置群众回迁任务。同时,在做好安置房建设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服务,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安置群众过渡期遇到的困难。

  生态先行 改善人居

  雾霾的威胁,更让人们珍惜青山绿水。中原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以人为本,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环境治理、污染治理,清欠历史发展中污染旧账;通过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绿色屏障;加强水系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灵气和活力,改善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加强沿线污水治理,实施“常西湖截污工程”;加快推进常西湖区域生态水系建设,充分利用常庄水库、西流湖、南水北调干渠资源优势,新开挖多条人工河流构成了支撑郑州西区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未来的西部城市新区水域面积占比将达到11%左右。

  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把中原西路生态廊道作为示范性工程之一,仅用一年左右的建设周期,西三环至绕城高速共10公里已初步呈现“公交进港湾、行人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生态效果。围绕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做好生态廊道建设,在中原西路、郑上路等8条道路建设全长49.2公里,两侧廊道宽度为50米的生态道路。南水北调两岸带状公园建设即将开工,铁路沿线的绿化即将完成,散布新区的公园游园或在规划或在建设,未来的西部城区绿色将成为城市的主基调。

  不断完善道路附属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加大出入市口绿化景观建设,提升景观品位。中原区还通过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建成以绿色为主题的“畅、洁、绿、美、安”的景观大道。要不了多久,一个彰显自然之美、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都市将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