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外”成城市治堵“必备良药”? 郑州离限外还有多远

本地大河网2015-02-10 00:00:00

  2014年,北京,外地车辆7天一换“进京证”;2015年,深圳,对一天之内外地无证车辆开出262张罚单。“限外”,似乎一下成了大城市治堵、治污的“必备良药”。但也有向这剂“良药”叫板的人,2月5日,外地车因“进京证”遭行政处罚全国第一案立案,律师缴纳了诉讼费。一时间,将众多目光吸引到了“限外”这个颇具争议的政策上。

  案情|外地车车主质疑“进京证”新规违法

  2015年12月11日,驾驶外地车的车主李力(化名),因“进京证”问题被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朝阳交通支队双桥大队认定为是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违法行为,给予100元罚款并记3分的行政处罚。

  李力认为,外地牌照的车辆购买时并没有不能在北京行驶的政策,后来突然实施的需要7天办理一次“进京证”的新政,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出行权益。据介绍,这可能是外地牌照车辆因“进京证”遭行政处罚后,走法律途径维权的第一案。

  李力所说的“新政”,指的是去年4月起,外地车的长期“进京证”停办,只办理7天临时证,最多可办理延期5天,办证范围也由五环扩大至六环。

  疑问 |办证次数飙升,新规解堵还是添堵?

  停办长期“进京证”,真的能解堵吗?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钱的车主早就购到京字车牌,没钱的外地人也没打算买车,最痛苦的是‘夹心层’。北京市的出城和进城路本来就堵,每周跑去办证岂非加剧了拥堵?这一次次跑去办证,要给北京造成多少拥堵和污染?”

  据统计,长期“进京证”停办后,外地车车主一年办“证”的次数,从两次飙升至52次。

  “有时候真想把车砸了。”在北京经营广告公司的沈先生说,由于工作时经常要携带各种机器、设备,私家车成为他主要的交通工具。一直摇不上北京号牌的他,只能每周留出半天时间,跑到六环以外的高速办证窗口申领一张“进京证”。

  影响|进京物流成本,一半花在五环到二环路上

  对于河南本土的货运车辆而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限外”措施,不仅使这一地区形成一道人工沟壑,也让外地车辆的物流成本陡然升高。

  “一批40吨的货物,从郑州拉到北京五环,物流成本不足5000元;从五环再运到二环的客户手里,物流成本却在5000元以上。”长通物流公司北京办事处的一位铁姓负责人说,由于大吨位的货车在办理“进京证”后,最多只能开到五环。因此公司从河南拉到北京的货物,要在五环的分公司经历二次装载——从大车卸到小吨位的货车上。然后在非限制时段,通过小货车将货物运送到五环以内的货主手里。

  另一家在北京设办事处的河南物流企业负责人坦言,为图方便,他们跟北京当地的许多车主签订了运送合同。虽然成本增加,但配送货物却可以不分时段。“总体来说,增加的物流成本,最终还是摊到了买东西的人身上。”

  探因|“限外”盛行,缘于简单便捷?

  “限外令”,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除北京外,天津、上海、石家庄、杭州等多个大城市也相继加入“限外”大军。

  在我国,几乎每一座超级都市都伴随着交通拥堵的难解症结。“堵”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城市规划一味“摊大饼”,重土地开发,轻交通协调;科教文卫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备不合理……

  要解堵,相比于其他方面,“限外”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一种方式,这大概也是很多大城市热衷“限外”的原因之一。

  说法|大城市“限外”,不能太“任性”

  有专家指出,先不论“限外”能否破解城市“堵局”、能否有效治污,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各地“限外令”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存在地方保护。法学专家认为,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如果地方政府越限、越权行政,损害的将是法律的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只要是合法登记取得牌照的车辆都可以上路行驶,而有关机动车限制的内容在第三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对于这种规定,河南文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徐永祥表示,所谓的“限制通行”条款,应该指的是短时间内局部地区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而不是大范围、长时间的行政强制手段。因为限行、限购、限外这样的事情已经超出了单一交通法规的管理范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条款所能覆盖的。

  “限制机动车出行,关系群众出行的权利,这是人身自由的限制,也是损害公民的权利。”徐永祥认为,国内城市出台“限外”政策不能自己说了算。制定区域性的“限外”政策,仍然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有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规标准。以北京为例,本身就负担着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也是科教文卫资源高地,对周边市镇经济社会发展担负着辐射带动之责,不能武断地对外地车辆进行限制。

  关心|郑州会“限外”吗?

  “限外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传染性强。短短几年时间,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如今更发展到了珠三角,一“限”不可收拾。

  “郑州会不会出台限外令?”在深圳出台限外令后,郑州的车主猜疑起来。

  郑州市刚经历持续两年的施工“阵痛期”。去年郑州市政府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地铁5号线施工的持续推进,郑州市区内会造成一些交通压力,在交通压力持续增大,超过一定界限时,郑州市可能启动小汽车总量控制计划,限牌、限号等都有可能实施。交警部门指的这个界限,就是通行指数。根据国家标准,中心城区的高峰时速低于20公里,则有必要实行总量控制。

  在今年郑州市交通委的全年工作会议上,交通委主任吴耀田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大建设、大发展,郑州市的一批环城高速出入口建成,因道路资源供给不足引发的”路堵”问题即将得到缓解。

  不管郑州限与否,有专家认为,“限外”、限行都是行政管制,不应该是优先选择的办法。从“限外”的结果看,大多数城市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京津地区不仅市内交通仍然经常拥堵,同时区域交通的便利程度也大大降低。想要解决交通拥堵,需要在交通“硬件”、政策“软件”方面实现同步,而非仅靠各地继续出台“限外”政策。

  新闻链接

  深圳“限外”,一天罚了262辆外地车

  今年2月1日起,号称“最不见外”的城市深圳也宣布要“限外”了。2月5日上午,交警开出第一张“限外”罚单,牌照为沪CXV295的小车因2月2日、3日、4日三天早高峰在深圳主要干道滨海大道行驶,面临300元、记3分的处罚。当日,深圳交警共向262辆违反深圳“限外”令的外地牌照车辆开出罚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