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进国际化交通大枢纽时代 建“米“字高铁

本地郑州日报2015-02-17 09:03:50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践行“四个率先”,担当省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开放平台篇

  如果用一个词充分说明郑州的城市特质,这个词无疑是“枢纽”。在区域发展的大棋盘上,国家对郑州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在郑州这片广袤的大地编织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国内、国际航线在无垠的天空拓展着四通八达的空中通道。

  三年来,郑州通过不懈努力,枢纽地位在强化,枢纽功能在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货运量高速增长,进入国内大型枢纽机场行列;全国最大的客运专线十字交会站郑州东站建成投运,“米”字形高铁网络呼之欲出;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地位明显提升……

  郑州,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枢纽之城,正在实现华丽转身,而国际化综合交通大枢纽正是郑州发展的“引擎”。

  航空是国际化大枢纽的龙头

  如果你去过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一定会对它的功能齐全、换乘便捷印象深刻: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只要一下飞机,就能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前往你想去的地方。随着郑州T2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心、高铁南站的陆续建成,在不久的将来,郑州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这种快捷便利。

  目前,郑州机场T2航站楼已展露芳容,飞行区第二跑道雏形已现。2015年底,T2航站楼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与T2航站楼一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有一条可供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起降的跑道以及一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按照规划,随着机场二期、三期建设推进,郑州机场年客运能力将超过7000万人次,货运能力将达5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截至2014年底,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5条,比2011年增加106条,其中,包括郑州至迪拜、东京、悉尼、卢森堡等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2014年,郑州机场客运量达15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7万吨,增速继续领跑全国。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从2011年的6家增至17家,通航城市从2011年的56个增至90余个。

  “空中走廊”在飞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地面骨干路网也在全速推进。连接郑州机场与郑州高铁东站的城际铁路、从主城区进入机场的郑州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改扩建、进出机场的迎宾路高架桥、京港澳高速至机西高速连接线等工程都在加紧建设;郑州高铁南站、郑万铁路河南段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即将开工。随着“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郑州机场对中国内陆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首先要建设航空枢纽。”省委书记郭庚茂曾用航空为大枢纽建设“破题”。

  近三年来,郑州一直在孜孜不倦并将继续认真而执着地做好这道“题”。

  “米”字高铁凸显中原通衢

  郑州,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作为郑州之“根”,依然将在郑州通达八方中持续扮演主角。

  郑州火车站作为我国京广、陇海“一横一纵”铁路干线的交会点,曾经有着“逢车必停”的地位。如今,从京广到徐兰、从郑万到郑合,一条条高速铁路也将在郑州交会而过。动车呼啸声中,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网络,正在从“十”字到“米”字逐渐完善。“米”字形高铁建成后,不但把到郑州不方便的濮阳、周口、南阳、商丘等地连接起来,而且能大大加强中原经济区的聊城、阜阳、晋城等地和河南的联系,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辐射网络,实现北京、西安、武汉等城市的2~3小时出行圈。

  根据《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郑州将建成以郑州机场、郑州东站、郑州站和规划的郑州南站为主体的四大综合客运枢纽,以及联系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具有集散、中转换乘功能的客运枢纽场站,包括公路客运枢纽站、地铁和城际铁路换乘站及多个重要的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站。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机场三大客运枢纽站功能,实现“铁、公、机”协同发展,成为实现客运“零换乘”的关键。

  此外,2014年12月28日,郑开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串联起郑州和开封,河南也由此开启城际铁路时代,郑州与河南其他城市的城际铁路也都在加紧筹备中。

  此时的郑州,依然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但火车早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火车,已然是高铁,是地铁,是城际轨道交通。此时的枢纽之城,依然有京广、陇海铁路的十字支撑,但更高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微循环”助推郑州“大枢纽”

  航空和铁路是郑州联通外界的大动脉,要想让这些大动脉发挥更好的效果,郑州自身也必须打通城市交通的“微循环”。

  2014年是“畅通郑州”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随着郑州地铁1号线、三环快速化等大型工程全线竣工,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有所缓解,但交通的“阵痛期”依然强烈,原因是郑州正处于交通大建设的阶段。

  地铁2号线一期16座车站已实现15个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地铁1号线二期2014年7月已全面开工;3号线、5号线也已开工建设。陇海快速路工程高架主线已经通车;京广快速路二期南延、北延工程基本完工;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黄河路下穿陇海铁路、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工程2014年完工通车;备受郑州市民关注的农业路快速化工程也已全面开建。

  除此之外,三年来郑州还不断加大出入市口的建设力度。根据畅通工程计划,郑州在中心城区原有10座环城高速出入口基础上,新增了16座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其中,郑开大道与京港澳、中原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陇海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等10个出入市口2014年底前建成通车。截至去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5156公里,快速铁路营运里程达8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859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8万公里。

  枢纽之变,贵在提升。

  三年来,对于交通的建设,郑州倾注了太多心血,一个“网”通全球的大枢纽正在郑州蓬勃发展,“大枢纽时代”的开启让郑州加快融入世界的梦想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