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泪:房产维权难如上青天 律师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本地腾讯房产2015-05-04 15:47:56

  “维权苦三年,房产纠纷悔不尽”,这是很多业主的真实感叹。消协的专家表示,房产消费之所以成为纠纷高发的领域,说到底还是公权力的缺位。所以,专业律师建议,一旦选择维权,一定要提前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建设。

  真实案例:房产纠纷两三年解决不了成常态

  现实生活中,各种商品,小到食品、大到汽车,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时,通常都能够享受到退货、召回、维修、双倍赔偿等权利。但是,作为最昂贵的消费,房屋如果出了问题,购房者却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境地。一旦陷入房产纠纷,大多数业主都是斑斑血泪。

  2012年6月,成都城南某港资项目400多套房屋被曝严重墙面裂缝、渗漏水问题,业主与开发商交涉时间达两年之久。开发商使用“拖”字诀,让问题今未能得到解决,尽管业主后面也选择了司法维权,但现在的维权之路仍然举步维艰。

  2013年12月,陈先生等业主先后遭遇自己小区的房屋设计硬伤问题、物业管理不合理问题和后面的天价车位问题。业主与开发商交涉无果后,采取了在售楼部维权等抗议方式,最后仍然不了了之。

  2014年10月,嘉好集团被曝资金链断裂,宣布希望政府介入商讨解决方案,并承诺把仍在手上的大量固定资产可变卖抵债。但6000余名其包租酒店产权的业主上门索赔半年,至今无任何结果。到现在,这些业主仍在各相关部门到处请愿,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这些只是房产维权困境的一部分,在购房者与开发商强弱悬殊的的不平衡对比下,购房者遭遇有理难伸的情况越来越多。一场房产纠纷也拖好几年几乎成为常态,而最后的维权结果也不是都很理想。

  专家观点:房产维权说到底是公权的缺位

  消费者协会的专家表示,房产维权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房产和业主的确不是在一个量级上。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和开发商根本无法在一个平台上对话。当消费者和房产商需要到消协当面对话,开发商甚至能够弃之不理,这是强者对弱者的轻蔑。

  所以,这不是消购房者的问题,好比把不同重量级的选手放到同一个拳击场里,本身是不公平的。房产商之强与消费者之弱,恰如当今中国某些社会问题的缩影,显现出“失衡”的状态,而且在其它领域都在努力拉近距离填平鸿沟的时候,这一行业却少有真正的改善。

  房产消费之所以成为纠纷高发的领域,说到底还是公权的缺位。解决房产消费“维权难”,必须通过立法,强化对房屋销售和房屋质量的监管和保障。例如,国外法律就规定,购房者享受的房屋绝对质量保证期是20年。在20年中,房子出现裂缝、倾斜、渗漏等建筑质量问题,房产开发商必须无偿修理,并作出相应的赔偿。而国内,房屋防水、外墙面防渗漏的保修期只有5年,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更只有2年。

  此外,在国外,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公开建筑的具体标准,便于消费者货比三家。例如,开发商会公开具体建筑的具体细节和标准。甚至在装潢时,开发商连墙纸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都会标明。这些国外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房子,作为普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商品,作为攸关公共安全的商品,其权利维护反而这么薄弱,无疑很不正常,这一问题是需要得到改变。社会各方和政府应当高度关注房产维权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房产商久治不愈的劣习,动作起来,以求治标治本。

  律师建议: 房产维权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

  专业律师表示,普通的购房者和具有强大背景的开发商本来就不在同一个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双方如何达到对话平等?平台都没有,本身就很困难。所以才有了律师的出场,通过法律、法庭的方式来搭建沟通平台。但不可否认,即使是这样,仍然很难。

  所以,律师建议到:

  一、一旦选择维权,就要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势单力薄的业主要和强大的企业法人和上市公司抗衡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事先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建设做准备;

  二、在买房、收房、验房、用房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收集并保留好证据,做到清清楚楚买房,明明白白用房;

  三、如果要选择维权,建议可以先选择一个比较可靠的、临时性的业主代表先头进行,做到理性维权,不要蜂拥而上;

  四、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比如寻求律师进行专业法律指导和帮助;

  五、寻求社会其它力量的帮助,比如媒体等第三方平台,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六、遇到开发商惯用的“拖”字诀,试图用持久战来消磨业主时间和精力,可以委托律师发律师函,并保留自己一直在催促的证据;

  最后,维权过程一定要注意安全,毕竟只是维权、只是因为房子,一定不要太冲动,不要因为维权让自己受到伤害。

  “这些年,房产消费者的维权逐渐从孤独的斗士走向业主的联合,尽管声势愈发浩大,但某些房产商的以强欺弱的本性不曾有所收敛,因为他们未曾得到应得的教训、付出应当的代价。不良习性已经养成很久,不用点猛药恐怕是难以消除的。”律师最后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