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投资过热已呈现两极分化

聚焦证券时报2014-04-04 09:45:59
提要:商业地产项目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项目定位、所在区域发展等微观问题,在目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逐步饱和的情况下,1.5线城市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这些高周转区域升值可期。

在商业地产总体投资过热的今天,群拥而上的项目或将面临两极分化的命运。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项目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项目定位、所在区域发展等微观问题,在目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逐步饱和的情况下,1.5线城市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这些高周转区域升值可期。

今年以来,商业地产的繁荣遍布全国。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公司数据统计,2012年上海将有22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入市;北京预计有17个零售商业地产项目入市;在深圳,大型集中式商业项目面积在未来5年将增长87%,接近翻倍,未来5年供应量相当于深圳过往30年存量集中式商业的总和。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指出,从2012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来看,住宅开发投资增速仅为19%,而商业地产却达到了43.4%,这表明资金还在大量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对此,业内人士担心,如此大的投资量与发展量,市场消化得了吗?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供应量过大并不必然带来“泡沫”,决定“泡沫”是否出现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发展能否迅速消化这些供应量。只要城市发展速度够快,这些由集中供应而引起的短期泡沫,未来三五年完全有可能消化。反之,那些城市人口基数太小,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的地区,商业地产泡沫则有可能愈演愈烈,如鄂尔多斯。

在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看来,在目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逐步饱和的情况下,1.5线城市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这些城市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商办投资市场却刚刚起步。以成都为例,尽管现存量商业物业约为570万平方米,但部分区域商业地产供应依然不足,如成都高新西区一直是成都的商业地产洼地,周边需求和供给极不平衡,区域内也仅有龙湖时代天街一块综合性商业用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新西区的消化能力逐步显现,这里综合体的建设与该区的商业成熟将基本同步,升值可期。龙湖正是看好该区域的巨大升值空间,选择这里作为龙湖集团多年来重点打造的天街系列之一的驻扎点。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目前我国1.5线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成都、重庆、大连、杭州、南京、沈阳、苏州、天津和武汉。而成都正是借商业地产优势领跑1.5线城市。(张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