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央忙博弈 地方忙微调 中央忙叫停

聚焦大河网-大河报2014-04-04 09:47:28
提要:如果说2011年楼市调控以“限贷、限购、限价、限外”为标志赢得“史上最严调控”的称号,那么2012年上半年中央对于调控的基本态度就是坚持和巩固,防止楼市出现反弹。

如果说2011年楼市调控以“限贷、限购、限价、限外”为标志赢得“史上最严调控”的称号,那么2012年上半年中央对于调控的基本态度就是坚持和巩固,防止楼市出现反弹。自今年2月以来,楼市放松呼声此起彼伏,各地微调层出不穷。对此,住建部也从一开始政策调控全局为大,地方小动作露头就打的态度,到默许各地微调政策;从给予扬州新政支持和肯定,到强制叫停各地“放开购房资格”以及“扩大购买力范围”的政策。最新的一次被连夜叫停的则是珠海出台取消“双限”的“最短命”松绑。

五次表态 强调巩固楼市调控成果

今年开始,温家宝总理至少五次就楼市调控发表看法,提出要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1月31日:“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3月5日:“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4月3日:“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5月19日:“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7月7日:“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

温家宝总理平均不到一个半月就有一次的楼市调控表态以他一如既往的坚定态度,表明了中央政府在楼市调控上的明确立场。

博弈之后 住建部落定调控大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武汉、厦门、佛山、扬州等多地接连“微调”政策,“松绑”楼市调控,中央多次强调坚定执行楼市调控政策,但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一直“潜伏”着放松楼市调控的冲动。

从去年的佛山拟放松限购的政策“一日游”,到安徽芜湖的买房发补贴、广东中山悄然提限价等,可以看出,在中央楼市调控高压政策之下,饱受财政压力的地方政府一直在试探中央政府的限购决心。

自2011年8月安徽马鞍山高层次人才买房税费优惠开始,近一年来,先后有近50个城市通过调整土地出让金、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利率优惠折扣、房源解禁、税费优惠、买房奖励、购房入户、购房补贴、提高普通住宅价格标准、调整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进行楼市政策微调。其中,上海、佛山、芜湖等城市政策由于触碰调控红线被紧急叫停,湖南、河南以及石家庄、珠海等地政策被媒体曝光后未经出台就“胎死腹中”。但也有相当一批“微调”政策因为没有触及中央政策底线,并没有被叫停。截至目前,包括成都、重庆、扬州在内的40多个城市“微调”政策放行通过。

在此背景下,中央严令楼市调控政策不能打折,对于明显放松调控、扰乱政策预期的地方政策变化,一律叫停,并多次强调,今年中国楼市调控不会放松,限购、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仍将严格执行。

下半年房价若快速反弹 更严厉调控或出台

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总理到四川省成都市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调研时表示:“会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这一消息传出后,业内议论纷纷,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稳楼市关键是要稳预期,防止开发商“造势托市”反而会带来新一轮更严厉的调控政策。

“倘若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大幅度反弹,并不排除调控政策会继续收紧。”有专家指出,如果三季度价格出现反弹,并且反弹的幅度超出市场承受范围,可能会引出新的调控政策。“中央调控房价的决心非常坚定,调控政策将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对于合理性住房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分别实施更精细化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的接连表态,再次向市场传递出‘调控不放松’的明确信号。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绝不能低估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和能力。一旦引发房价快速反弹,便可能进一步招致严厉调控,使楼市理性调整的步伐受阻,对各方都带来不利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