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打造国际化航空城

聚焦郑州晚报2014-04-04 09:48:40
提要: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国际化航空城。

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打造国际化航空城

今年1~4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7亿元,同比增长608.2%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59.5%;进出口总值7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92倍

多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名列全市、全省第一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物流等三大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力度,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迅猛态势。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一座承载百万人口的国际化航空城正在中原大地快速崛起。

数字

经全区上下拼搏奋斗,今年1~4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7亿元,同比增长608.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59.5%;实现税收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8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1015%;工业总产值334.4亿元,同比增长12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80%;进出口总值7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92倍;其中出口总值44.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倍。多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名列全市、全省第一,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迅猛态势。

1

这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位于郑州市区东南约20公里,是全省改革开放的综合实验区之一,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基地,是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的“六城十组团”之一——航空城。

综保区(港区)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整体采用“一体两翼”空间布局结构。即以中部机场功能区为几何主体,形成北翼的科技产业区与南翼的临空产业区两大综合性功能区。

2010年10月2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中国第13个综保区,中部地区第一个综保区。2011年8月3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10部委联合验收,11月4日正式封关运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发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主要规划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现代物流、服务贸易、保税研发、检测维修、保税展览、特色金融等产业,可开展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实际状态实行征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加快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代;大幅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外贸体系建立;加快国际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城建设;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快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提升郑州对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2

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呼之欲出

2012年2月,国家民航局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签署了《关于加快河南省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郑州航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大都市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航空工业,建设航空产业链完整、航空经济发达的航空经济示范区。

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郑州市着眼于全球产业布局、着眼于中国经济转型、着眼于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提升发展层次,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是引领郑州市进入全国一流方阵、一级阵营的重要举措。当前,综保区(港区)正在集中力量打好制造业集群、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和集铁、公、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这三个硬仗,着力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郑州走向世界的平台,成为郑州建设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的载体。

3

郑州机场跻身国内大型空港行列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枢纽机场之一,一类航空口岸,年旅客保障能力1200万人次,货邮保障能力35万吨。目前已开通航线90条(其中国内航线8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6条),通航国内外67个城市地区。2011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10万吨,跨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2011年4月,国家民航局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郑州要建设大型航空枢纽。

按照规划,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市内快速交通都将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汇集,使综保区(港区)成为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4

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聚“雁阵效应”显现

2010年7月,郑州市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正式签约,富士康集团在综保区(港区)投资建设富士康科技园,开展包括IT产品及LED光电产品的生产及研发等业务。2011年,富士康科技园项目手机整机产量约2100万只,出口额约70亿美元,入住富士康员工约12万人。

借助富士康科技园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综保区(港区)着力延伸和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富士康项目入驻郑州加快了省、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省、市的经济外向度,带动了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落户河南,美国UPS、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顺丰速运、中外运等1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富士康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拉动了郑州大型国内航空枢纽建设,助推郑州机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综保区(港区)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已初步显现。

5

加快“一城五区”布局 临空经济领跑中原

综保区(港区)以建设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坚持规划先行、创新驱动、区港一体、产城融合,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培育临空产业集群,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综合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把郑州航空城建设成为国际化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谐宜居新城区。

加快综合保税区二期规划建设,今年启动二期建设工程,让更多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企业尽快进驻,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探索“区港联动、区区联动”通关模式,提高综合保税区外向型服务能力。优化通关环境,建立大通关协调机制,实现货物在区港、区区之间流动时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服务模式;力争把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经济运行最接近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区。

同时,综保区(港区)按“一城五区”的规划布局(即航空城、机场核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临空物流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国际化商务社区),大力实施“五化战略”(即空港枢纽化、经济临空化、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社会和谐化),力争到2016年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国际航空城城市体系。

2012年,综保区(港区)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抓好三大建设,实现三大目标,加快富士康向我市、我省产业战略转移步伐。三大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物流。三大建设:一是投资40亿元,完成10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使手机整机生产线达到98条;二是投资30亿元,完成100万平方米公寓建设,入住员工达到26万人;三是投资40亿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气、暖、路、通讯六通一平,为产业项目入驻提供保障。三大目标:一是工业产值争取突破1000亿,建成河南第一个单厂超千亿企业;二是手机产能达到1亿部,建成全球最大手机生产基地;三是外贸出口突破200亿美元,建成中部最大电子产品出口基地。

6

富民建城

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去年8月,综保区(港区)完成了合村并城整体空间布局方案。

房屋补偿费、房宅综合补贴、搬家补助费、搬迁奖励费、房屋租赁费、提前拆迁奖励……对于按时搬迁的被征地农民,可享受很多待遇和奖励。

以一户4口之家、现有住房人均60平方米为例计算,该户可获得房屋补偿和奖励费用近30万元,除去购买安置房的费用,仍可结余10万元。安置房的水、电、气、暖、电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商业、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今年,综保区(港区)计划启动32个行政村、5.6万村民的合村并城工作,建设16个安置区项目,占地187.65公顷,总建筑面积422.18万平方米,明年年底建成入住。2013年,计划启动10个行政村,到2015年全面完成合村并城工作。

综保区(港区)在几个相邻安置区的核心地块内规划一处“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都有一个社区管理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不小于10亩的绿地游园、一个派出所、一个消防站、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邻里中心与居民安置区同步建设,以服务相邻社区、提升整个区域城市服务水平为目标,为未来留下充足发展空间。

按照市委“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要求,综合保税区(港区)积极探索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协调督导、社区工作站强力推进、物业公司强化服务、富士康员工高度参与的“三级网格管理、四级平台建设、多方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督促富士康成立党委、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建立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机构,健全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产业集聚区、城市组团起步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合村并城、生态廊道、市域快速通道及“二环十五放射”道路绿化提升等六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核心增长极。

航空城建设管理阔步前进

目前,综保区(港区)北区已建设城市道路17公里,综合保税区内建设道路3.67公里。今年,围绕提高富士康产能,计划投资21亿元,新增19条道路27.8公里。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18座跨南水北调桥梁。

供水方面,投资1.95亿元,铺设27公里输水管道,完成东周水厂引水建设工程,日新增供水能力7万吨,加上已联网投运的24眼水源井(3万吨/日),目前港区第一水厂一期工程供水能力已达到10万吨/日,可满足今明两年富士康及其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

目前,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日处理污水35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用。

供电方面,规划建设2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现已建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其他方面,如供气、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均进展顺利。

综保区(港区)结合城市管理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责任包干、快速反应、市场竞争、考核奖惩和投入保障六大长效机制。在做好综合整治工作的同时,立足实际,以健全机构、落实编制、完善职能为重点,积极探索研究城市综合管理、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做好路面硬化与立面美化同步的同时,对天然气、自来水、电缆等管道进行铺设。环境卫生设施方面,加强沿街门店、背街小巷和居民楼院垃圾收集容器配置。推进城区绿化造景工程,不断提升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建设的监控力度。拆除违规户外广告,使门头牌匾和橱窗广告达到标准统一、特色鲜明、简约美观、明亮整洁。加快商业市场标准化,加大马路市场清退改造力度。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一座承载百万人口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正在中原大地快速崛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