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重燃拿地热情 "地王"效应或影响购房者预期

聚焦中国新闻网2014-04-04 09:52:45
提要: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称,'地王'并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借机炒作,试图放大所谓的'地王'效应,影响购房者的预期,进而干扰调控大局。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称,"地王"并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借机炒作,试图放大所谓的"地王"效应,影响购房者的预期,进而干扰调控大局。

"地王"重现、房企频频高溢价拿地……6月以来,在经历前几月的冷清之后,土地市场的密集成交让市场大感意外,这也引得媒体惊呼,"全国土地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了".

到底是什么促使房企重燃拿地热情?虽然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认为,开发商之所以有创出"地王"价格拿地的底气,是预测到房地产将翻转,房价将报复性反弹。但是人民日报20日则刊文指出,广州"地王"并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借机炒作,试图放大所谓的"地王"效应,影响购房者的预期,进而干扰调控大局

"地王"效应营造回暖态势 强化"房价必涨"预期

"地王效应"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新华网在20日的报道中称,回顾既往,"地王板块"操控区域房价,领涨效应形成板块拉力不可小视。而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化,部分开发商的心态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有的认为当前价格已经触底,对于继续降价已无动力。"地王效应"营造的回暖态势,无疑会强化"地价大涨、房价必涨、涨价正常"的市场预期。

对于广州新出炉的"地王",人民日报认为,房地产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产数百亿甚至过千亿元的房企,对单个项目耗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面积达数十公顷的地产项目来讲,怎么看,这个十来亿元、仅4公顷的"地王",都有点"小模小样".而所谓的高溢价,也是因为以低拍卖低价吸引房企参与竞价,并不能作为衡量土地市场真实情况的依据。

人民日报提醒说,广州"地王"并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借机炒作,试图放大所谓的"地王"效应,影响购房者的预期,进而干扰调控大局。

今年前几月,因为楼市的萧条,开发商拿地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为避免流标过多,放缓了土地上市节奏,特别是住宅类土地供应明显减少。加上地方政府不愿意低价出让地块,业内人士也纷纷把土地市场的冷清解读为"成交低迷,优质供应少,地价过高".

辽宁日报在20日的报道中称,近期出现的市场窗口期使房企回笼了一定销售资金,企业拿地的底气增强,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土地市场上演 "久违的盛宴","部分实力企业开始出手拿地适当补充土地储备".

过度解读或引购房者恐慌性入市

开发商拿地热情的复苏直接导致近期土地市场溢价率提高,而多个研究机构纷纷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市场对土地溢价的过度解读可能会因此影响购房者恐慌入市。

与去年开始的土地市场"零溢价"甚至"零成交"的情况相比,最近一阶段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溢价率有走高趋势。根据链家地产监测的土地市场交易数据,今年6月以来,20大重点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达到14.6%,其中商业用地溢价率为18.85%.而去年8月份至今年5月以来,这20大重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均低于5%.

6月18日,恒大地产在与万科、保利等品牌开发商经过200轮竞拍后,以13.22亿元拿下珠江新城地块,成为广州新地王。而该地块挂牌起始价49014万元,恒大拍下该地溢价率达169%,楼面价也高达3.3万元/平方米。同一天,在经历34轮竞价后,北京门头沟区龙泉镇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被地产商以2.785亿元的报价,溢价率50%,打破北京住宅用地两月"零成交".

6月13日,上海市青浦区以111.9%的高溢价成交了一幅土地总面积为4.98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地块,该地块挂牌起始价为1.8亿元,最终被元祖投资有限公司以3.81亿元的高价投得,成交楼面地价达到4849元/平方米。

6月11日,北京通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3.4亿元获得运河河西区西海子棚户区两经营性用地,楼面价11800元平方米,创下区域新高,

6月5日,南京成交多宗地块,其中,位于南京南站附近的一幅住宅地块被万科以溢价2000万的9.41亿拍得。

事实上,从6月以来各地成交的土地属性来看,大多为商业类地块,而此类地块在最近几年并未冷清。而住宅类地块方面,虽有部分溢价率比较高,但都为一些小地块。业内人士认为,少数房企以高单价低总价获得少数"地王"地块,明显用非常少的资金影响了市场预期。部分区域市场因为"地王"的出现叠加政策微调的影响,已经出现了购房者的恐慌性入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