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0岁老小区保留着浓浓民国味

聚焦扬子晚报2014-04-04 10:12:25
提要:近日,网友“红衣棒糖人”在微博上传了一组南京宁中里民国时期居民小区的照片,照片中一幢幢红瓦灰墙的居民楼,已经有80岁左右高龄了,却依然非常坚固。网友们纷纷感叹,称这个老居民区是“坚强小区”。

近日,网友“红衣棒糖人”在微博上传了一组南京宁中里民国时期居民小区的照片,照片中一幢幢红瓦灰墙的居民楼,已经有80岁左右高龄了,却依然非常坚固。网友们纷纷感叹,称这个老居民区是“坚强小区”。扬子晚报记者探访发现,整个南京,像宁中里这样70-80岁高龄的老居民小区不下十个。这些老小区的现状如何?昨天,记者走访了位于白下区的宁中里和慧园里两个高龄小区。

老小区民国风貌不减当年

记者首先来到网友“红衣棒糖人”照片中位于厅后巷的宁中里。小区左右两边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居民楼,红色瓦片覆盖的楼顶,灰色水泥外墙,还有阁楼上伸出来的烟囱,浓浓的民国气息扑面而来。挂在小区门口的铜质名牌,记载了这个小区的历史:宁中里建于1937年,曾是民国时期汪精卫伪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的职工家属楼,现存12栋,全部为3层建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在新中国成立后由银行接管,并继续作为家属楼分配给银行职工。小楼设计得很精致,一层为会客室;二楼是起居室,有洗手间、厨房等设施;三层则是阁楼和大天台。“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刚搬来的时候,房子里铺了木地板、天花板也装修了,住得特别实惠。”

同样的民国风情,记者在慧园里小区也深有体会。这里的建筑类似老上海石库门,在民国时期是官员和商人的居住小区。

老房子住着也有烦恼

老房子虽好,不过毕竟已经快80年了,当年的设计至今只剩下了结实的外墙。宁中里的门卫王女士就对记者诉起了苦。她说,解放前这里一栋楼只住一家。解放后一栋楼住两家甚至三家人,住在一楼的要重新建厨房和洗手间,住在三楼的又要把大天台改成房间,不仅挡住了阳光,住起来也很别扭。除此以外,“小楼的顶层每年都要维修,不然到了夏天,三楼的水能漏到一楼。”除了屋顶漏水和违建等烦恼,老小区没有停车位,居民只好把车停在小区本来就不宽的干道上,出去进来都不方便。此外,由于楼层低,这里11月份还经常能看到蚊子的踪迹,让人很恼火。

不过这几个现存的民国时期小区生活和交通非常便利,还有不少是重点学校的学区房。所以,还是有许多市民愿意住在老房子里。小区居民们希望政府不要只关心小区的外表,最好能把每年4-5次的小修补变成一次彻底修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