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相继出台 28.4%网友表示仍买不起房

聚焦中国青年报2015-04-03 09:01:11

  继3月27日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后,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中国银监会宣布,下调二套房个人贷款首付比例,将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40%;财政部发文放宽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限,由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

  一系列针对楼市调控的新政策出台,到底是在向救市方面挺进,还是为了让“房奴”们从高房价中解放出来?中青舆情监测室对楼市新政、救市、房价等热点新闻监测显示,35.9%的网友认为新政策意在救市,28.4%的网友表示仍旧买不起房子。

  政策救市效果立竿见影吗

  “涨7万”、“涨10万”、“涨20万”、“涨40万”,这是《南方都市报》报道楼市新政策实施首日,深圳二手房市场的情况。

  交通银行分析师认为,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于中央支持改善购房要求的响应之迅速,态度之坚决。部分地方媒体、宏观调控部门所属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分析师,都在唱响楼市“回暖”的调子,似乎要给此前低落的楼市增添“一把火”。

  搜房网称,在一系列楼市刺激政策的影响下,楼市成交量不断上涨。此外,开发商将改变“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或现销量、价格齐涨的局面。《京华时报》也发表评论说,稳楼市已经从地方行动“升级”为国家行动了。在政策刺激下,楼市即将迎来“小阳春”。

  “改善需求将全面被鼓励。”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还列出一组数据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将在4月快速上涨,预计一线、二线城市二季度成交量环比一季度起码将出现30%的上涨。

  相对而言,《经济参考报》、《深圳商报》等财经专业类媒体对楼市新政策的关注更为理性,认为刚性需求和改善需求依然存在,对于供过于求的大部分城市而言,唯有“以价换量”才能真正促成市场的持续发展。

  有人认为,楼市新政策是为了拉动投资,稳定增长。但是,中国楼市还有比增长更紧迫的问题——去库存。其他商品去库存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价促销,这个方法偏偏在楼市不好用。降少了,大家觉得不解渴;降多了,大家手里的房子又变成了负资产,房价“硬着陆”。因为大多数买房者是从银行贷款,房价“硬着陆”对经济和金融的危害,比房子卖不出去的风险还要大。

  调控被指为房地产商解套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分析,有25.1%的网民认为楼市新政策是为房地产商解套,只有15.2%的网民认为该政策将会使地价上涨。为出台新政策点赞叫好的网友只有7.3%。

  传媒老王等网友“拍砖”质疑说,降首付真能救楼市?自娱吧!鼓舞一批低收入群体或者没有买房的群体去接楼市高价格的盘子,以消化房地产市场严重过剩的库存,避免经济急速下滑导致“硬着落”。这个政策,获利最大的是开发商,帮他们清库存与解套。

  一部分“房奴”则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楼市新政策首付可以少付一成,贷款就得多贷一二十万元,10年至20年贷款期限连本带息又要多还多少钱?该买的早就买了,买不起的降首付刺激也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高房价,有些人连月供还贷都还不起。

  对于这种现象,《每日经济新闻》、《齐鲁晚报》报道称,市场对于楼市新政策接连出大招的某种解读,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可能出现部分市民与网民对政策救市不买账的情况。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一些乐观的房地产从业者在欢呼房地产春天的到来,期待房价再次暴涨。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期待,也是对市场和政策的误读。第一,不要低估政策稳定市场的决心;第二,要清醒地看到市场的巨变;第三、也不要高估政策的效力。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离不开“组合拳”

  最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买房人少了,而是售楼部多了。刺激性政策固然能提振市场信心,但是不能指望需求的突然爆发来消化已经处于警戒高位的供应量。有关专家给杭州楼市“开药方”说,2013年当地土地出让总收入1326.9亿元,2014年860亿元左右,2015年建议政府控制在五六百亿元。

  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银行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去做,用市场眼光去对待政策,执行中不要走偏。《证券时报》等媒体建议说,如果用救市的思路来看待一系列新政策的话,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原来的楼市调控失去定力了吗;这会不会是新一轮强刺激?

  宏观政策调控并非诊治楼市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唯一路径。中青舆情监测室认为,构建稳定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给不同人群提供解决住房问题的有效渠道,破解住房市场供给结构的错位与缺位,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楼市运行风险,稳定公众预期,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中青舆情监测室建议,地方政府不仅要用好国家宏观政策,而且要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实体经济的回暖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本地市场活力,优化建设创新环境,留住创业、就业人口,提高工资收入水平,为房地产市场创造源源不断的刚性需求;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来推动购房刚性需求人群的扩大等,实现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调结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