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进入震荡模式 买股买房再起争议

聚焦大河报2015-05-13 14:50:05

  从去年启动的牛市让不少炒股的人喜笑颜开。熊市被套的老股民也不再谈股色变,不少都有了收益。不过一路上扬的股市,从5月开始突然变了脸。从5月5日起接连三天,沪指暴跌,虽然本周一的大阳线让不少股民定了定神,但股市暂停了一路上涨的态势,进入大跌大涨的震荡期。这让不少股民打算从股市撤资,买房还是买股的话题再次甚嚣尘上。

  股市大跌,买房买股市民心态不一

  5月5日~7日,A股累计跌幅高达8.22%。三天A股总市值蒸发4.2万亿元,股民人均亏损已超2万元。“牛市结束了,熊市又来了?”一时间,股市开始人心惶惶。

  在郑州市政七街附近的华泰证券营业部,小王一脸愁容。小王是新股民,前一段时间,经不起朋友在股市赚钱的诱惑,投了20万进了股市,初入股市便尝到了甜头,大盘一路上涨。小王看着账户数字不断上涨,高兴得不得了。不过5月5日后的三天股市风云突变。小王的股价直线下降。他再也高兴不起来了。“虽然还没亏钱,但利润被吃了不少,这几天资产缩水得厉害,股市风险还是太大。”对于股市的暴涨暴跌,小王表示难以承受,打算从股市撤资给自己瞅套房子。

  “这只是牛市中的调整,还会再涨起来的。”也有一些股民表现得比较淡定,并对后市表示乐观。在中原证券开户的李先生说:他已经暂缓了买房计划,近期准备再从银行里转点钱入股市抄底,我不信牛市就这么结束了。

  不过也有买房炒股两不误的人。市民小孙投身股市数年了,今年临近婚期需要买房。但是由于股市行情不错,他一直想在股市里多挣点钱买房。不过由于政策的持续利好,郑州的房价又开始抬头了,“虽然股市里挣了点钱,但我还是担心赶不上房价的涨幅,也担心自己相中的房子被别人抢了去。”小孙说了自己的担心。不过,随着国家和省市对楼市相关的利好政策持续发布,小孙想出了两全之策。就是把原来5成首付的计划改成2成首付,剩下的采取公积金贷款的方式,多的资金再投入到股市。这样既享受了国家利好政策,又不耽误在股市赚钱。

  从股市争夺客户,开发商也蛮拼的

  其实股市行情也牵动着开发商的神经。一些开发商私下抱怨,说股市行情对楼市销量一点都不影响那是假话。一些潜在客户原本计划买房的,因为股市行情不错都临时改变了主意,暂缓买房。虽然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但也挡不住一些市民投身股市的热情。不过前几天股市暴跌,又给了开发商一个营销卖房的机会。郑州一些开发商在微信微博平台上都宣称股市暴跌,风险太大,弃股买房时机已到,意图借此促进楼市销量。

  郑州北区一房产销售人员私下对记者说:其实我们也炒股,行情好了大家也开心,不过看着一些客户流失到股市,我们心情也很复杂。

  也有开发商直接叫板股市的。上周末,在南京市河西,一家叫海峡城的大盘派出几个美女销售,举着“炒股不买房,八年又白忙”、“铁打的楼盘,流水的股市”等牌子直接闯进当地的几家证券公司,游说炒股的大妈大爷们。同时该楼盘还推出“30万元助你炒股”的营销策略,让买房人炒股买房两不误。

  业内人士称,随着股市和楼市同时回暖,楼市股市的资金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为了争夺客户,开发商也都是蛮拼的。”

  买房买股,专家支招

  股市暴跌后,到底买股还是买房?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力挺买房,他认为,从当前投资房产的特征来看,尽管房产短期内获得升值的空间被压缩,但是,房产保值增值的基本属性还是存在,房价并没有出现普遍性的持续下跌。当前房产仍然是一个“傻瓜型”投资产品,也就是说,只要投资房产,起码房产不会贬值,它是一个保值增值的产品,投资者不必太担心短期市场层面的变化。其实,在当前许多投资者正在持币待购,只要政策稍有松动,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市场基本面良好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快速反弹。从今年“330新政”以来一线城市一手房成交量大幅上涨、二手房市场“跳价”成交的市场表现来看,楼市真正的需求所在,“救市”政策刺激之后入市的速度正在加快。

  张宏伟认为,股市背后的走势较为复杂,一般性的投资客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储备,也不懂什么是市场基本面、技术基本面的操作。即使熟悉市场基本面、技术基本面的操作的分析师,他们的预测也并非一如既往的准确。并且中国股市变化无常,常常会受到短期内股市调控政策、市场利好消息、内幕消息炒作等因素影响,不一定和经济基本面或企业经营的基本面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一般性的投资客来讲,如何在资本市场炒作的浪潮当中“搭顺风车”成为他们盈利与否的关键。而这对于大多数中小股民来讲,等于是难上加难。

  不过也有挺股市的专家指出,当前牛市几年一遇,机会错过了也十分可惜。而对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几乎不存在“投资傻瓜定律”了,不是买哪都能赚,从目前的走势来看,一线城市以及部分基本面较好的二线城市复苏较快,房价已经进入上涨通道,但三四线城市库存依然巨大,房价上涨压力较大。“未来几年,中小开发商会逐渐从北上广深包括杭州这样的主流城市退出,剩下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不动产企业继续角逐。他们之间拼的是品牌,拼的是服务,拼的是建造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