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将培育一批新城市群
往常提到城市群,浮现在脑海中的总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今年以来,城市群的概念再三出现在了国家级文件中。
12月22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城市群”三个字再次现身。公报提出,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结合当前处在战略高点的京津冀不难发现,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以京津冀培育城市群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城市群发展模式,通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来建立一种区域经济协调的良好机制,这个战略将为全国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经验。
此外,公报还明确提出了将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的城市群发展水平如何?一个较小的切口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群的规模并不输于别人:今年初,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
然而人口、面积双双夺冠,并不意味着更加先进。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我国城市群存在着中心城市功能过度聚集,经济效率较低,用地结构和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城际交通网络滞后于城市群发展需要等多个问题。
以北京为例,这座城市拥有全国最多的三甲医院、211高校,同时也承受着糟糕的交通,浑浊的空气,逼仄的住宅环境等“大城市病”。与此同时,北京周边却环绕着25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00万贫困人口,仅有的一条市郊铁路日均客运量不足万人。
本次会议提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正在成为现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两市一省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或形成第四、五大城市群
除了京津冀,今年以来入围城市群的地方还有不少。据经济参考报此前援引权威人士消息,我国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圈出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以及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
陈耀认为,依托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形成一个大中小结合、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空间比较紧凑、环境友好的若干城市群,形成一些新的增长极。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今后有可能形成中国继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新的第四、第五大城市群,这样对中国整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更强。
公报提出,将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陈耀介绍,目前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规模还是偏小。他认为,要通过发达区域的优化,通过加快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通过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开发、加快发展,提高长江经济带总的经济规模,将经济总量做大。
不仅如此,成渝城市群还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公报也提出,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