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价触底引离场 房地产供采弱平衡

快讯中国房地产报2015-06-23 17:34:07

   “以往,大家都说我们部品供应商找开发商是抱大腿,但如今房地产不景气了,低价中标,回款慢,甚至拖欠工程款项,我们也不敢轻易和房企合作,拿不回来钱何谈利润以及我们制造企业的后续发展呢?”6月11日,北京一家知名太阳能企业不愿具名的工程负责人无可奈何地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另一家公司90%以上收入与开发商有关的上海古猿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猿人”)的董事长陈国迈则有更深体会:“在2013年前我们还是非常明确要去打天下,占市场份额,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在我们自己不倒下的情况下,我们就尽量满足客户。而2014年开始调整,我们要选好客户,选彼此尊重以及价值观接近、品质及其他方面受认可的客户,如果再盲目配合他们,我们自己也会倒下。”

  近期,多位部品供应商代表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他们会优先选择与那些资质和信誉良好的开发商合作,当然他们心里也有数,这些房企同时也在依照各自标准挑选他们。

  都是低价中标惹的祸

  “今年日子不好过。”这已成为时下房地产企业和部品供应商口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作为与房地产行业休戚相关的石材企业负责人,陈国迈就曾直言不讳:“说实话,今年真的最痛苦,一个原因是低价,在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开发商销售压力大,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过高,很多地产商采取低价中标策略,忽视了品质的重要性。”

  如今开发商对成本管控更严的说法得到了北京兴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创”)采购工程师刘琰萍的认可。她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当前的房地产行情不乐观,开发企业自然会对项目品质和细节管理得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恶意来降低成本,对于一家有责任的开发企业来说,建筑品质至关重要。”

  然而,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在北京某中字头地产公司举行的太阳能招标就因为价格太低而流标。据接到参标邀请的一位部品供应商负责人透露:“价格那么低怎么做啊?现在不是少赚点的问题,而是赔多少的问题。”

  对于供应商所诟病的低价中标机制,刘琰萍的解释是:“很多供应商都在说是开发商压价,但客观来讲这些报价都是部品企业自己报上来的,我们采购人员是在各自企业的招采标准体系下来选择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当然性价比高的产品更受欢迎。”

  一方面,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供应商不断揣摩开发商的心思,价格战也就不由自主地展开了。

  对此,供应商代表北京市太阳能研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桑达公司营销总监郑学锋深表赞同:“很多原因是我们行业内部没做好,曾在公开场合听到业内一家小企业代表说,不做低质低价,可能今天就死,但做了有可能活到明天,这样做对行业非常不负责任,甚至会把行业做死。”

  进入双向选择阶段

  在今天死还是明天死的抉择中,更多的人选择了晚死,但这对供应商和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笔双输的买卖。

  陈国迈就曾预言,低价中标对发展历史不长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存在较大隐患。

  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分析指出,低于产品成本价的中标价,对于企业能提供的产品真的要打个问号。

  诚然,低价中标这种机制的引入,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通过这种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使招标人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但由于我国在招投标过程中,监督机制和评标体系没有很好地跟进,所以就出现了低价与低质画上等号的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采购资深人士如是表示。

  刘琰萍也深有同感。对于成本管控,她认为,开发商给出的概算价也是随着经验的增加以及更加精细化管理下做出的,正负控制在1.03~1.05将比较合理。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她所在的这家公司曾经以一级土地开发为主,现在发力二级开发。但规模并不大的国有企业来说,兴创更注重供应商的诚信。用她的话来说,她们不喜欢供应商招投标时是一个价,后续合作时在一些环节上来加价,导致决算价与概算价差距太大。

  “我们希望与供应商建立起互信支持的关系,希望供应商承诺这个价格的这个产品,最后实打实做到,而我们也要对供应商负责,及时沟通和付款。”刘琰萍说。

  不过,在供应商看来,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他们,但他们也会考量房企。

  上述太阳能企业工程负责人就坦言,寻找合作开发商的关键指标有资质和信誉等,比如他们会看房子的性质,如果说是限价房、保障房等这类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项目,钱肯定就没问题。另外,国字号的房企,也是他们优先选择的。以北京为例,排名前20~30位的房企,他们都已经对接上了,在信息摸底环节,对于其他专业部品供应商反馈回款进度不好的房企,他们将会很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