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实行落户管控 背后有哪些考量

快讯央广网2016-05-30 09:23:32

  新闻背景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昨晚发布通知,对京籍人口落户通州采取8项临时性限控措施——

  冻结本市他区迁入通州区的非直系亲属投靠落户;

  对通州区现有废弃地址户籍人员进行清理,并冻结废弃地址落户;

  对通州区引进的人才,已在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应在实际购房居住地办理落户;

  对于在市内有两套或多套房产的本市居民,申请在通州区房产落户时,严格审查是否在通州区居住,对不在通州区实际居住的,不予办理落户;

  对现有通州区单位集体户进行清理,对其中已在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人员,动员将户口迁走,对单位不配合的,集体户口予以冻结;

  冻结单位已不在通州区的集体户口落户;

  通州区不再受理未经市政府批准的单位集体户立户申请;

  通州区域内的商业、办公等非住宅房屋一律不批准落户。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事宜。同一天,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出台户口管控措施。两件事得放在一起看。显然,发生在通州的事情,已不只是一个区的事情,它是北京的事,也是京津冀的事,更有对全国的示范意义。

  通州户口管控 背后有哪些考量?

  通州此番户口管控出台了8条措施。其核心实质,一句话就可说清楚:通州,亦即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公共资源正汇集于此,如果不实行户口管控等措施,等于坐视这个区域走向人满为患、城市病迭出。

  再深入地看,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通州8条”中有两条提及“不含城六区”,其实质是在严格限制“蜂拥而入大通州”之际,给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这“城六区”的户籍人口保留向通州区转移的通道。否则,不足以完成“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的“十三五”目标。二是户口管控只是“开发强度管控”的一部分。这6个字在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再次强调,它还包括划定土地开发边界、坚守生态红线、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房地产限购等一系列措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实行落户管控 背后有哪些考量?

  舆论场上有一种躁动,一听到“户口管控”,就各种冷嘲热讽。如果国家治理者顺着这种舆论时髦走,那就等于放任城市发展“灾难”的出现,不仅北京城六区的城市病治不好,还会让通州这个北京城市副中心,也重蹈覆辙。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盘棋正越下越大

  从一开始准备开辟的6平方公里副中心,扩展到155平方公里,再到必然会惠及的900余平方公里通州区全境,其内在诉求,已从简单地把北京四套班子办公地点搬过来,转换成了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城市副中心。大量党政机关和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将在未来几年内涌入,而“自然人”——无论是北京户籍人口、外来常住人口还是五湖四海的人们,都会对这些信号极其敏感,并可能做出体现市场意愿的反应——到通州去,去居住,去工作,或者,去买房投资。

  城镇化的进程,从来都是一个政府意图与市场意愿的博弈过程。两种力量都得有,也得相互尊重,更需相互作用。那种对所有政府主导的管控都嗤之以鼻的想法,等于任由城镇化中的市场意愿脱离必要的边界管控。没有一个国家的负责任政府目前会这么做。反之,那种一味只靠传统的行政管制、对市场意愿完全不尊重、不理睬的做法,也不可取。

  所以,观察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盘大棋到底能不能下好,不能只盯着其中某一小步做判断、下结论,而应该把副中心建设的所有动作放在一个视野里,做通盘观察评价。其中有些动作体现规划意志,有些动作属于行政管控,有些动作则要体现市场主导、尊重企业和自然人的意愿。还得把副中心这盘棋,和北京城六区减少常住人口这盘棋、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棋,都放在一起考量。它们相互咬合,其实是一个整体任务。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让这盘棋“不留历史遗憾”

  通州一旦被确定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对这个区域进行工业管控、房地产限购、户口管控等,都是早晚的事,也是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做法,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值得公众关注的,其实是另外一些考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做法,做得合适不合适——比如,北京市级机关四套班子搬往通州后,能同步带走预计的40万人吗?能用行政命令要求机关干部们搬家吗?再比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时,是否会集中疏解掉城市低收入人群?这样做是否会让一座大都市中的各阶层人群比例关系失调?

  在一个人口过度聚集的大都市主城区边上,新建一个城市副中心,这是很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中央政治局27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通州大地上正在发生什么。

  具体做这件事的人,压力是很大的。弄得好,北京城六区的城市病缓解,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发展得当;弄不好,北京城六区的过度聚集得不到真正缓解,通州又变成一座新的“堵城”。要想最后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关键在于做此探索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坚决体现改革思维、法治原则。

  这些关键点把握好了,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中,“不留历史遗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