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全年拆违任务将翻番完成
如今驱车行驶在京开高速上向西看西红门镇,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一层层低矮的违建窝棚,而是一大片整理得干干净净、百废待兴的土地。记者昨日从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全市今年已经拆除违法建设2313万平方米,远远超出原计划拆除1500万平方米的年度任务。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将力争完成拆除3000万平方米的违建。
联合施策 冻结3833处违建房产
对于违法建设的处罚,不仅仅靠“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本市启动专项行动以来,就开始联合房管部门,对涉及违法建设的房屋进行产权冻结。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13日,全市已经冻结了3833处房产,其中大兴的力度最大,为1012处。
“冻结房产之后,违建者不能再将这套房子出售获利,不能再抵押借贷,银行也会要求其增加抵押物或者提前还完贷款。”相关负责人说。
加盖“阳光房”多卖钱,此前是很多住宅盖起违建的目的之一。相关负责人说,不能让这些人通过违法建设牟利,是采取这些措施的初衷。只要业主自行拆除,可以为其进行解冻,允许房屋上市。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792户通过自拆、恢复住宅原状等方式解除了冻结。
联合房管部门冻结房产,还只是本市拆违多部门联动的手段之一。相关负责人还说,本市联合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对新生违法建设管控不力的村集体暂缓拨付土地收益;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涉及违法建设的项目不予办理消防审批手续,并依法查处存在的火灾隐患;联合住建部门,对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影响房屋质量、安全的行为,以及非法施工行为进行查处;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通报制度,采取金融措施向违建当事人施压,及时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设;联合农委、财政、民政等部门,建立新生违法建设与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挂钩机制。
“通过多部门的联合,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遏制违法建设的体系,我们在全社会形成了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相关负责人说。(上接第一版)
技术支持
举报违建渠道更通畅
想举报违建,不用再拨电话、留地址、找人现场去复查,而是用手机打开百度网页,搜索“北京新违建举报平台”,系统就能自动识别您拍摄的违建照片、具体定位,并将其记录在违建举报系统中。在3年多来拆除5.4万处、共计6924万平方米违建的同时,本市还将通过技术手段去监控、排查那些影响老百姓生活、但不易被卫星发觉的违法建设。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技术在更新之后还将面向全市推广。
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是治理违法建设的红线,也是考验治违成效的刚性指标。2016年,全市已拆除新生违法建设704处,48万平方米。这位负责人介绍,为力保新生违建“零增长”目标的落实,全市已经启用卫星查违与街景查违,对大规模违法建设和街道两侧隐、小、边、杂类型的违法建设进行全方位监控。
同时,新生在施违法建设手机举报平台也将投入使用,市民用手机拍照、定位,就能快速实施举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通过上述渠道监控发现新生违法建设621处,目前已处理547处,74处尚未处理完毕的也进入了挂账督办名单。
“我们会进一步优化举报系统,通过系统还能监控属地部门是否尽职,确保对违法建设的处理能落到实处。”相关负责人说。
督查保障
引入三方评估“明察暗访”
治理违法建设属地都有责任,从本周二开始,一场针对违法建设治理的察访核验工作全面展开。违法建设拆得彻不彻底、各区有没有虚报错报,都将通过本次核验一一揭晓。
拆违数量在不断升级,怎么才能保证拆除工作的质量,防止“猫腻”和浑水摸鱼呢?市政府督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经采取了“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去进行监督检查。
其中,“明察”是由相关部门组成4个察访组,分区域进行明察;而“暗访”则是由第三方机构随机选取区域,随机选取项目进行暗访。
市政府督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第三方评估是拆违察访核验的老传统,明察与暗访结合的方式将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出全市违法建设治理效果。察访组和第三方机构还将创新采用街景影像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技术手段对各区违法建设拆除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
据了解,本次察访核验工作除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外,还将根据不同地区违法建设查处类型特点制定核验计划和重点,保证面积覆盖率达到85%以上,预计在11月底完成。下一步,市政府督查室将梳理核验结果、总结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督促整改,确保拆违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