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推动棚户区改造:“蜗居”变安居 幸福来敲门
——淮北市探索创新推动棚户区改造综述
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千千万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有如此之真切。
从局部到全面,从“破题”到“攻坚”,淮北让更多棚户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信念从未有如此之坚定。
从省内到省外,从前来考察到举办现场会,淮北创新思路打造的棚改“淮北模式”从未有如此之瞩目。
2016年,是淮北棚户区居民难忘的一年,因为盛世搬迁的民生画卷从这里开篇。
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棚改攻坚战,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房屋征迁、安置、监管、基层党建等11个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成立“居民自改委”、实行货币化安置、打造“全省首家、全国一流”的房产超市,获得了国家住建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更赢得了广大棚户区居民的赞誉。
2016年,淮北市自我加压改造棚户区48501户,完成安徽省下达13142户目标任务的369.1%,货币化安置率达87.4%,开工建设率、基本建成率位居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棚改答卷,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棚户区改造,一个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成为百姓对城市美好明天的期望。
以人民为中心:从“要我拆”变“我要拆”
一提起棚户区,很多人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破败”、“脏乱”等词语。虽然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但由于种种原因,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住在棚户区的多是老人和城市低收入者,对于他们来说,“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算得上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为了解决棚户区群众的居住问题,淮北市把棚改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实践,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真真切切地为棚户区居民带去了福音,赢得了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
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一提起原来的生活,居住在濉溪县新仓新村棚户区的居民直摇头。“这里是老居民区,房子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平房,一个大杂院里住了好几户人家。附近没有公共厕所,卫生环境较差,吃水更是老大难。”
生活环境恶劣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但由于附近居民多为低收入人群,搬出棚户区另买新房无疑是“望尘莫及”。
2016年,新仓新村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村里的群众们无不拍手称赞,许多人更是天天跑到居委会要求棚改。
为了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新仓新村所在的濉溪县南关居委会棚改工作小组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棚改工作中。从前期的广泛宣传到走访入户调查,从棚户区测量到准备相应资料,每一项工作他们都细致完成。
该棚户区以前有许多老年人在此居住,在前期调查阶段,一部分老人不愿意离开,担心拆迁后租房子不方便。为此,棚改工作组及时联系县民政局,暂时把一部分老人安置到县光荣院,一部分安置到居委会的公房里,让这些老人顺利度过安置过渡期。
“如今,老房子早已拆除,新建的安置房正拔地而起,咱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美好。”一说起未来的生活,棚户区居民们都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进行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城市发展中的老难题。认真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征迁之难,难在操作过程的公平公正,难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为此,淮北市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始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制定了征迁、补偿、安置等各个环节的激励政策,并且坚持用“阳光征迁”来“破题”,通过阳光操作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拆得明白、拆得放心。如此贴心的关怀怎能不赢得群众拥护。
淮北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的房屋协议征收模式,每个项目由居民民主推选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积极热心、善于协调的群众代表,组织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房屋征迁,让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
在征迁过程中,入户做工作的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本村村民,或者是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依靠这种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自改委”成员与工作对象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想法更易沟通,矛盾更好化解。
在相山区东山街道方顶一期棚户区,“自改委”的成员们全面细致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在短短的7天内,涉及447户居民、面积近80亩的该项目就完成签约工作,签约率达100%,3天就拆除全部房屋,实现了棚改居民由“要我拆迁”向“我要拆迁”的自觉转变。
此外,各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均实行“阳光征迁”,补偿安置方案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并公示,相关部门全程监管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补偿,严格落实公示、公开等各项制度,征迁工作做到过程全公开,即做到政策公开、办法公开、范围公开、对象公开,做到丈量结果公示、补偿标准额度公示、奖励资金公示、征迁进展公示。例如相山区通过招投标聘请专业化人才,突出抓好“五个专业化”,即专业化测绘、专业化评估、专业化审计、专业化审核、专业化拆除。杜集区对所有项目进行航拍,以第三方测绘单位航拍的结果作为征收拆迁工作的基础,实地测量工作只作为辅助,有效控制抢建现象……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保证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公开透明、阳光运作、有序开展,换来的更是百姓对棚改工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棚户区改造,一个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正在淮北大地上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从这项民生工程中获得了实惠,圆了安居梦。
以创新为引擎:用“新方法”巧破“老难题”
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是许多地方政府眼中的“头号难题”。
如何打开这个令城市管理者头痛不已的密码锁,淮北市结合实际,坚持创新驱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房屋征迁、安置、监管、基层党建、宣传、融资等11个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棚改答卷,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初春的周末,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驾车前往相山公园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上午9时不到,公园二号门前的停车场里已经停满了车辆。
“停车场建成以后,我们到相山公园游玩再也不用为停车难而发愁。”市民李东升刚把车子停好就高兴地说道。经过棚户区改造,相山公园二号门南边原来破旧杂乱的居民楼不见了,一个干净整洁、绿色环保的停车场呈现在大家眼前。
对于公园二号门棚户区地块的变化,吴良法老人对此深有体会。他原来居住在公园二号门地块上的一栋70年代建造的四层小楼中。“那时的房子小户型居多,破旧不堪。一到夏天就苍蝇满天飞,下水道经常不通。”吴良法回忆道。
2005年,正在进行拆迁的公园二号门地块因规划调整,已经拆了26户的工作中断,剩下的55户未能成功拆迁,居民们怨声载道,吴良法就是这55户之一。
2015年,随着淮北市棚改政策的出台,公园二号门地块列入了棚户区改造计划,并且创新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发放购房券实施动迁,赢得了吴良法等居民的支持。
根据《淮北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方案》,淮北市货币化安置除了按照产权调换面积外,还要再多给20%的奖励,另外征收普通房屋还有15%的公摊面积补助,也就是说1个平方米可以换1.35个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则是以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同地段、同类型普通房屋市场价格来确定,充分保障了棚改居民的利益。
棚改居民持购房券签约安置楼盘购房,可根据区位、面积、户型、价格、打折率等情况自主选择,按商品房买卖合同享受商品房购买者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享受开发企业给予棚改居民的优惠政策。经征收实施单位审核认证,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减免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住宅房屋登记费、免收住宅房屋抵押登记费,并一次性享受6个月临时安置补助。仅2016年,淮北市就发放购房券58亿元。
货币化安置综合效益高,表面是多花钱,实际上是少花钱。既可以节省周转费用,还可以收取拆迁地块出让交易、房屋交易环节的税费。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市场容量,把空间让给市场,不仅去库存,还形成了更完整、更大的市场,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
通过货币化安置,吴良法60多平方米的房子按照市场价每平方米9228元的价格折合成价值70多万的购房券。他从中拿出59万元,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剩下的钱则用来装修。吴良法算了一笔账,货币化安置,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由选择各类商品房小区,实现即买即入住,免去了以往原地安置再建新房的等待烦恼。
和吴良法一样,淮北市的许多棚户区居民也相继领取购房券。这些拆迁家庭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拿到了“真金白银”,住上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拆迁安置周期缩短为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本着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让群众受益的目的,淮北市还改变以往拆旧房建新房的传统模式,将相山公园二号门地块改建成为停车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缓解老城区停车难的状况。
创新不单于此。
如果说,通过棚户区改造启动了房地产市场、通过提升货币化安置率积蓄了购房需求,那么,如何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实现一站式购房,则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为了有效缩短群众选房购房时间,降低购房成本,满足市民改善性住房消费、农民工进城购房等多种需求,2015年4月28日,淮北市房管局全力打造了“全省首家、全国一流”的平台服务品牌——房产超市。
房产超市并不是普通的选房市场,而是集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楼盘销售、二手房中介、金融服务、装修装饰于一体的市场。房产超市设有78个服务窗口、涉房服务项目51项,为市民提供了‘一条龙’的涉房政务服务。其中,房管、公积金、地税、物价、公证等涉房服务部门入驻,打破了多年来群众办理业务多头跑的格局,为市场与社会、企业与市民搭建了桥梁,实现了房产政务服务、商品房交易、财务结算服务和热线服务等一站式办理,真正做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实惠、社会满意。
与此同时,66家房企、17家中介机构、6家银行集中入驻房产超市,让在售楼盘得到集中展示,为群众在选择户型、价格对比、贷款办理等方面提供了较多便利。而且开发商也减少了参加房展会重复布展的费用,可以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为促进房产超市良性运转,淮北市房管局还通过房地产信息中心商品房备案系统,认真梳理并定期更新可供安置的商品房源,要求开发商对持有购房券的棚改居民在商品房备案价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给予优惠,让利于民,进一步加快了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步伐。
在棚改资金方面,淮北市创新方式方法,紧紧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为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淮北市棚改办及时召集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创新实行“一会制”和“一表制”并联审批,准确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破除棚改资金申请、拨付障碍,完善贷款相关手续,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并主动向各商业银行募集资金,多渠道筹集棚改建设资金。经过不懈努力,淮北市完成融资授信258.3亿元,评审项目数、评审金额、发放金额均居全省第一,有力地保障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推进。
此外,淮北市创新改革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城市规划根据重要程度将部分项目的规划权下放到区,调动区级积极性、主动性;创新了司法保障,以“法律之力”护航棚改,市、县两级法院系统提供司法服务,积极为棚改工作保驾护航;创新了征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补偿安置方案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并公示,做到政策公开、办法公开、范围公开、对象公开;创新了招标,对棚改项目实行“限房价、竞地价”模式进行招标,选择有实力的“国”字号、“中”字号企业进入棚改领域;创新了监管,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政策,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严防“豆腐渣”工程,让棚户区居民住上优质房、放心房、满意房;创新了基层党建,把党支部建在棚改现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形成“党支部牵头、党员先行、群众支持、全员发动”的工作局面;创新了宣传,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短信等新兴媒体、举办知识竞赛、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景式的政策宣传;创新了调度和指挥,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压茬推进,加快了棚改工作进程。
以党建为引领:树“一面旗”聚“一条心”
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种矛盾在基层,活力源泉更在基层!
2016年,淮北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之重超纪录。无论是项目个数、改造户数,还是安置人数、融资额度,在淮北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的棚改任务,淮北市把棚改攻坚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相结合,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两个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基层组织延伸至棚改一线,延伸到房屋征迁宣讲现场和征迁户家中,以基层党建的有形有力,实现了服务全市棚户区改造大局的有为有效,为奋力打赢棚改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党支部建在棚改一线,把党员引领到棚改现场。
“我是党员,我承诺:以身作则践行‘两学一做’,支持棚改从我做起,讲政治,敢作为,守规矩……”在相山区相阳棚户区棚改指挥部院内,社区党员纷纷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鲜红的党员承诺牌上,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相结合,全力以赴打好棚改攻坚战。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相阳社区许多党员干部亮身份、做先锋,自愿放弃“清明”“五一”和周末等节假日,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认真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与群众一起丈量房屋,为群众答疑解惑,全身心投入到棚改一线中来。
相阳社区党员杨淇的丈夫外出公干,身为社区棚改小组成员的她无暇顾及年仅8岁的孩子,每天孩子上学、放学只能委托邻居和其他家长帮忙接送;党员吴海燕的孩子有一次在学校里因发烧而接受输液治疗,正忙于整理入户走访资料的她加班到晚上8点才赶到学校接孩子;相阳社区副书记杨小峰俨然把办公室当成自己的“家”,经常工作到凌晨两点才能躺下来休息……像这样的例子,在相阳棚户区棚改小组的党员中不胜枚举。
2016年7月,骄阳似火。时值相阳棚户区改造的关键时期,为了让棚改居民早日“出棚入楼”,相阳棚户区棚改小组的工作人员多为党员,他们分为6个小组,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确保棚改这项“幸福工程”早日落地。热了,就喝口自己带的绿豆汤;累了,就找块阴凉地歇歇;饿了,就在棚改指挥部吃点盒饭。有的人脸上、胳膊上晒得过敏、脱了皮,就用药膏擦一擦;有的人得了“热感冒”,吃两片药后继续到群众家中做工作……
“虽然每天很热、很辛苦,但为了让群众早日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我们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棚改小组的党员们如是说。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检验党组织能否有效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否经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重要标志。
在烈山区棚改进程中,该区相关负责人结合檀山社区的棚改工作实际给党员上党课,从“党员应该把身份亮出来、把声音发出来、把工作做出来、把红线划出来”四个方面向党员提出要求。听了这堂有特别意义的党课,党员纷纷表示,“檀山社区棚户区改造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庄房屋破旧、低洼地积水等‘顽疾’,是社区居民共同的心愿,我们党员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理解支持社区棚改工作大局,带头支持配合。”
烈山区山北支部的党员谢军是花庄棚改项目工作组的群众代表,也是被征收对象,他家住了20多年的老宅子经卫星航拍图确认和征收组实地丈量都是279平方米,可是按照宅基地统一分配标准只能执行250平方米的补偿面积。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9户普通群众,于是他家宅基地怎么评估也就成了村民们关注的焦点。面对8万多元的差额,谢军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率先签约,这也让乡亲们都服了气。
檀山社区党总支委员花经余也是棚改工作中的“党员表率”,他起早贪黑与群众一起丈量房屋,帮助年龄大的群众寻找房源,联系搬家队帮他们搬家,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和棚改中坚作用。老党员代长钦是土型棚改项目区工作组包保人员,他主动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给居民讲解拆迁政策,积极参与村民房屋估算、丈量、清算等工作,配合做好拆迁中的“经济账”,他也因此成为棚改工作中的“模范先锋”。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群一心齐上阵。在棚改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党支部书记带头宣讲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在棚改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签协议、搬迁、主动宣传,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出现了工作困难,哪里就有党员为之忙碌的身影。正是一个个党员的示范带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淮北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