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房价居高不下 “保法币”才是关键因素
★李开周专栏 住在民国
数日前在江苏电视台录一档经济节目,与另外一个嘉宾谈房价,该嘉宾把最近十年来房价持续飙升的罪魁祸首归结到炒房上,对此我有不同意见。
没错,从京广沪到小城镇都有一大批炒房族,而且这些炒房族还未必是有钱人,好多夫妇靠按揭买了第一套房,刚刚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还清房贷,手上稍微有了点儿积蓄,不舍得旅游不舍得美容不舍得购买好车好衣服,马上就去买第二套房子,有了第二套还想再买第三套第四套,把市场需求凭空吹胀,把成交价格凭空推高,推得中国楼市挂着空挡仍然可以持续爬坡。
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炒房?当然是因为炒房很划算,至少在大崩盘到来之前一直很划算。而为什么炒房会划算呢?因为30年来恒久不变的土地财政使得各级政府都在努力让房价上涨而不是止涨,因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房产税使得每个炒家都不用为坐拥多套房产而支付成本,因为中国内地一直缺少透明并且公平的市场机制,使得普通百姓找不到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只能把有限的积蓄砸进目前看来相对保险的楼市,还因为印钞机疯狂运转,通货膨胀,大伙想让手头的人民币保值,只能囤地囤房。
遥想大半个世纪以前,上海、广州、南京、汉口等大中城市也是房价暴涨,时论以为“炒业家之拼命狂炒煽动实促进而助成之”(这是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的评论),意思就是说炒房族推高房价。但有识之士却知道,“保法币”才是房价居高不下的一项关键原因。所谓保法币,不是把法币存起来不用,而是说人民群众为了保住手中法币的购买力,拼命囤积一切可以囤积的东西,例如黄金和房子(参见陈述昆1946年文章《房地产公司将往何处去》)。
众所周知,法币是国民政府1935年以后发行的纸币,这种纸币曾经通行于除东北以外的任何省份,最初币值坚挺,一块法币的购买力几乎相当于一块大洋。但是从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开始,由于开支浩大,财政紧张,国民政府不得不加速印钱速度,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花几十万法币还不能买一盒火柴。在这期间,炒房大军非常活跃,房地产投机狂热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特别是在上海,连扫大街的老太太都在组团炒房,她们炒不起房子,就去炒房产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