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房子挣钱 正在让国人疯狂

评论法制晚报2014-04-02 11:22:12
提要:今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收入差距大,担心‘被平均’”的文章,列举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职务等原因,有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并且提示,人们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带来的收入鸿沟。

今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收入差距大,担心‘被平均’”的文章,列举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职务等原因,有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并且提示,人们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带来的收入鸿沟。

根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不少在城市打拼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财富,却在无形中输给了靠“财富致富”的人。“有房子,还是没有房子”、“有一套房,还是几套房”,已成为家庭财富的最大差别。

笔者也在这里列举几条,因为“房子”的不同,相同学历、工种甚至相同级别的人们,收入有巨大区别的案例。

公务员们,房子不同身价不同:在计划经济年代,住房完全靠国家分配,并且在当年,在分房问题上懂得谦让,被单位同事认可为“高风亮节”。但是几十年后,同样 级别的干部,有人住两居室住了一辈子,而有的人却有“大三居”甚至更多“补差”的房子,先前那位住房不足的干部,后来得到了级别面积补偿款几万元了事。

仅因为房子,今天两位老战友“身价”相差百万元以上。

8 年前两个一起考入报社当记者的女孩,同样的学历和工作业绩,一个是屌丝,两年之后找了一个男同学结婚了,一起买房供房,由于当初贷款总额较低,用现在两人 的收入,提前还贷“无债一身轻”;而另一个美女,却始终挑剔男友挑剔房子,至今没结婚,个人手里的现金总是不够首付款。

这两位女孩今天的“身价”相差三倍。

人们意识到了,房子是现今社会致富的捷径,“不买就等于亏损”,于是一窝蜂挤入了楼市,这才造成房价疯涨,怎么“调”也压不住。

今天的调控,总是被人质疑,以房地产界的观点,调控不会对降房价有太大作用。笔者认为,本次调控严打投资、投机的作用,其实是对整个社会最有意义的:限购, 把优先购房的机会留给刚需,不让纯投资者进入竞争;二手房买卖缴纳20%的个税,不给倒手的房主更多利润,让“凭房子挣钱”的思维方式得到更正。

如果每一个国人都疯狂地投资房地产,老客越赚越多、新手不入市就亏得更多,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抑制,房地产市场早晚崩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