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屋为何震不垮?
最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一所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宅“张家大院”出了名,因为它与周边那些或倒或裂的房屋不同,除了屋脊上掉下几片瓦以外,几乎完好无损。住在这里的张姓子孙,连同震前搬出去住的,震后都搬了回来。这所拥有16间房屋、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老式四合院,在红军长征时还做过四方面军30军的司令部,按说是应该享受“重点保护”的文物性建筑了。
房子结实,最好百年不坏,大震来临也照样安稳如山,相信这是所有居者的理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听了太多“楼歪歪”、“楼脆脆”的新闻,突然出来这么一座理想的老宅,自然会引发人们诸多的联想。不过,除了抱怨“豆腐渣”和“人心不古”之外,还有这样的问题一定也是人们所关心的——为什么有些百年老屋能历经世纪风雨而不坏,能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垮?找到了答案,也就等于给购房者和建房者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百年以上的老宅,大都是砖木结构。穷老百姓的土坯房,是无法保留这么久的。这种结构的房屋如果榫铆坚固,再加上用料考究,那几乎就是任何地震也奈何不得它的,就算四面墙都倒了,房屋的框架依然会岿然不动。就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全无一颗钉子,但就是结实。天津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当数蓟县城里的独乐寺,唐代始建,辽代重建,明清两代仅进行一些维修工作,千年古刹,令人叹服。相比于这些经典建筑,建于同治年间的“张家大院”就太稀松平常了。日本二战前的房屋大多数也是这种木结构,于是日本人基本上不拿8级以下的地震当回事。但木结构房屋最怕火,故宫三大殿就多次遭到火焚,日本东京在二战期间成为美军飞机投掷燃烧弹的理想目标。有利必有弊,这是规律。
不要以为只有那时候的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才好。事实上,现代的钢结构、钢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建筑,只要设计合理、所用钢材等材料达标,再加上施工严谨认真,不折不扣,同样是可以抵抗强震的。像日本的那些钢结构的摩天大楼,形象地说,就如同几根铁棍子,深深地插在地球上(它的“根”就是地基)。插在地上的铁棍,得有多大的劲儿才能晃倒呢?但是,如果偷工减料,该用粗钢筋的地方用细的,该用高标号水泥的地方用低标号的,该用河沙的地方用海沙,或者施工的时候,钢筋拧得不紧,混凝土搅拌得不够火候,等等,到时候,地震一来,马上见样。
此外,住宅楼的过度装修,也是降低房屋坚固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还不用说那些动不动就砸承重墙的,理论上讲,开一扇窗户、甚至打一个过墙眼儿,都是对原有土木结构的破坏。而房屋的土木结构,那都是有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的严格道理的,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擅自改变,就等于埋下了定时炸弹。而且,房子倒手的次数越多,装修的次数越多,这种破坏就越严重。看着邻居们的房子几经易手,装修队走了一拨儿又来一拨儿,铲掉砸掉的工程废料一袋袋堆积在小区通道旁,我这心里就直替房主担忧。
总之,结构合理,用料实惠,施工严格,不被破坏,做到这4条、16个字,每所房子其实都能禁得住8级地震,甚至成为百年老屋也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