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房”--“中国式离婚”如何收场

评论新华网2014-04-02 11:22:31
提要:据南京市民政局分析,除了社会宽容度更高、年轻人个性更强等因素,规避购房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于是出现了“笑笑嘻嘻来离婚、欢欢喜喜牵手去”的景象。

今年3月南京登记离婚数达4684对,是去年同期的2.4倍。

据南京市民政局分析,除了社会宽容度更高、年轻人个性更强等因素,规避购房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于是出现了“笑笑嘻嘻来离婚、欢欢喜喜牵手去”的景象。

其他城市也有类似场景,“中国式离婚”愈演愈烈。“新国五条”出台后,很多人找到应对之道——“婚”招。

此类招数的“ISO流程”如下:夫妻把住房归属一方名下、离婚使另一方变为无房户、无房户买房规避限购并享受首付及贷款优惠、拿到房产证后再复婚。网络上随之出现新版的“结婚誓词”: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诚于她,即使你们因为买卖二手房而暂时离婚……

20年前为分房子假结婚,20年后为买房子假离婚,同一个梦想,不同的证书。在利益面前,经济逻辑代替了道德逻辑,忠于婚姻、家庭的传统道德渐行渐远。道德底线降低带来多重弊端,不乏一些人“假戏真做”,让另一方“赔了夫人又折房”。

“中国式离婚”如何收场?仅仅反思对婚姻的态度显然不够。毕竟除了真正的投机者,一些民众出于无奈才和政府“博弈”——个体力量无法对抗调控政策,只能用投机方式来减少损失。因此在制定政策之前,要考虑其可能对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多一些论证、听证、试点;出台之后留出观察期,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及时进行修正。

前不久上海闵行民政局打出了“房市有风险 离婚需谨慎”的大幅警示牌。或许,警示牌还应写一条:离婚有风险,政策需谨慎,希望以后再有新政策出台时,考虑得周全一些,不要再逼得人出“婚”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