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能“化”成一个样

评论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4-02 11:23:24
提要:新型城镇化,关注对资源的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此外,城镇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城镇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核心阅读

新型城镇化,关注对资源的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此外,城镇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城镇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具体的城镇化个案,资源的利用、产业的开发以及城镇内生动力的引导与发展等问题,只需立足当地考量。对山东临沂这样的地级市,在铺陈辖区内众多城镇化的蓝图过程中,则需要更具全局性的眼光与更加科学的见地。

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城市亦然。相似的建筑,雷同的产业,让城市发展趋同。作为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临沂完成了辖区内城镇化的“骨架”之后,着力完善城镇体系,根据区位、资源和产业,将所有乡镇分为四大类,并选择12个重点镇优先发展。在发展中,临沂充分利用各镇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实现充满个性的城镇化;在产业规划中也突出特色,着力避免同质竞争。

临沂特色城镇化的思路以及对于城镇管理体制的探索,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2个重点镇,如何建出特色来?

尊重百姓意愿,用规划把历史文化底蕴亮出来

驱车进入莒南县大店镇,仿佛一下“穿越”到了明清时代的集镇。大路两侧宫灯造型的街灯,白墙灰瓦飞檐的建筑,让这个北方小镇充溢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里的城镇化为什么是这般模样?同行的大店镇镇长徐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带着我们穿街入巷。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庄氏庄园,是大店镇最古老的建筑群。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还是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的驻地。“把大店镇建成明清古镇风格,可不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拍出来的。”作为大店镇建设的“操刀者”,徐伟和同事们一直琢磨着怎么把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进来。“规划大店必先规划古镇,开发古镇必先开发庄园,一环紧扣着一环。”

“齐鲁红都,古镇大店”。从市、县到镇,前期的调研和规划没少费心思。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又对原有的建筑改造进行补贴。全镇已完成改貌户480户,更换仿古牌匾520块,镇驻地仿古建筑形象进度达到90%以上。投资8000多万元的明清一条街工程也已建成100余座商居楼,全面对外开放。

有人曾质疑:这就是“面子”工程,不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可临沂市城镇化办公室副主任孙树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小城镇也要有个性、有品位,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孙树华说。小城镇是“农民之城”,与大城市一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上精益求精,“建筑风貌也体现城镇化的档次,何况是当地本身就有资源有条件,宁可留下一些空白,也不能留下遗憾”。

为引导和支持重点镇彰显地域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临沂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的意见》,倡导“城不在新、名在特色;镇不在大、优在功能;楼不在高、美在环境”,引领重点镇走个性化发展的路子。

在规划编制阶段,临沂市规划局牵头邀请国内名家、名院,开展“规划下乡”活动,引导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向着协调、有序、特色鲜明的方向发展。各重点镇都编制了体现本镇特色的1—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确定主体建筑流派、主色调及建筑体量。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临沂市优先发展的12个重点镇特色魅力渐显,苍山县尚岩镇的“楚风汉韵”、沂南县张庄镇的“魏晋古韵”、蒙阴县垛庄镇的“红色风情”……组团建设的新农村社区也结合镇驻地风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宜楼则楼、宜房则房。

现在,当地群众和外来的客人有同样的感受:临沂的小城镇越来越好看、越来越耐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