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要急着脱离乡土

评论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4-02 11:23:28
提要:城镇化是否就意味着造城?是否就只能让农民进城?农业和乡土还能不能为城镇化提供动力?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哪里?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然而当下,不少地方还在走“土地依赖”的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是否就意味着造城?是否就只能让农民进城?农业和乡土还能不能为城镇化提供动力?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哪里?

本版即日推出“探路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首期关注:紧邻5A级景区的海南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2010年开始依托大景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这一被称为“大区小镇”的开发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盘活资源的方式使得“乡不动,城入村”成为可能。企业投资对民居和环境进行改造,而原生态的农村风情就成了旅游资源。村民可以自己种地,也可以为企业种地,林边地和坡地则租给企业建旅游设施。短短3年间,原本镇里最穷的村,人均收入就从2170元升到9000多元。

1月7日,景区二期工程开建。本报记者前往调研,观察这一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不动农田,开发用地哪里来?

用的多是林边地和坡地,租期60年

春节将至,许多慕名到海南保亭县三道镇的游人,只闻大区小镇,不识什进村。殊不知“大区小镇”是一个旅游开发模式,什进村才是地名。

3年前,什进村还靠传统的农耕业谋生,48户人家还有12户住茅草屋。其实,什进村地理位置很好,1公里外就是国家5A级景区呀喏达热带雨林,却只能抱着金山守穷。直至2010年,“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在此启动,将景区周边的村庄、小镇纳入规划,什进村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当时,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和村集体合作,开发布隆赛文化旅游区。整个项目涉及三道湾110平方公里、49个自然村,什进村是整个项目的起点。

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分红收益。开发企业出资为农户统一规划建造黎族风情别墅,还向村民发放助残金、助学金等,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商业街建成后,每户将获得12平方米的铺面和5间客房作为经营管理收入。2012年,村民从公司获得的收入达1180万元。

“开发不动一分农田、不砍珍贵树木,用的多是村集体所有的林边地和坡地,铲掉的青苗、水井、猪圈等地上附着物,每样都列清楚赔给我们。”村民董开精说,最初他强烈反对,还和其他村民联名到法院起诉公司。而今他鼎力支持,还说服那些不肯和公司合作的农户,因为村民利益有保障。

这种开发模式,没有让老百姓与当地发展脱节。但村民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设想。公司进驻需要办公场所,却没人愿意提供。村民高秋艳以前跑过运输,思想比较开明,把自己刚建成、打算用来开小超市的两层小楼,租给了公司。

如今,她过上了以前向往过的“城市”生活——告别了起早贪黑的劳作,住在三层别墅里,在家门口的旅游公司上班。

“农田要是租给公司,我们还可以接着种,收成归我们,还有租金拿,这样还不够吗?”高秋艳跟那些不肯合作的村民说。

项目开发方坦言,尽管没有遇到征地式开发的阻力,但困难也不少。董开精说的那次诉讼,起因是公司没直接与村民沟通,过多依靠当地政府做老百姓的工作。后来,他们改变工作方法,主动融入村民生活,得到了多数村民的认同。

“合作细则是公司和村民们逐条协商定下来的,租金也是衡量土地年产出值后约定的。”公司土地前期部总监赵金瑞说,一部分旧村舍将作为村史博物馆的主体保存下来,与晒谷场、祭祀广场、黎陶坊等,构成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但仍有9户村民不愿合作。其中一位村民表示,他赞同旅游开发,但要提高土地租金,每年5000元/亩的租金,要60年一次结清。公司没有同意,也没拆他的房子。

三道镇党委副书记胡陈夫反对一次性给村民太多钱,“60年的钱都拿了,金山银山花完了,子孙后代靠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