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

评论北京青年报2014-04-02 11:23:37
提要:建设用地指标增加,也相应增加,新移民进城的社保、住房也因此有了保障。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其中第四项是“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对外颁布。该规划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目标应当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农业高度发达、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将意味着我国今后20-30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强劲动力。”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资源配置调整的根本特点,就是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于是,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的、根本的源泉。近十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城镇化步伐快。

高度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均有很高的城市化率。城镇化必然会推动我国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以农业为主的居民区与其他以工商业为主的居民区之间完成居民权利的平等化重构。

提出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意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中国和谐发展。根据这个内涵,城乡一体化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特别是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根源。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较好,但涉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农村要素市场未能很好发育,相关制度建设也十分滞后。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农民收入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十八大确立的目标,如果到2020年我国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农民收入必须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更快,才能确保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第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城乡分离体制完全消除。未来中国农业高度现代化以后,农村会有大量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不能要求这些居民点的所有基础设施达到城市水平,但较大的村庄与建制镇应确保水电路气达到城市供应水平。

第四,农业高度发达,农业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全国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20%以下,专业农户成为农村的主体居民。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国民吃饭成本越低。国民吃饭成本降低会引起经济行为变化,这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如果继续保持既有趋势,到2035年,我国城市化率会达到80%左右。届时,我国专业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有可能支撑其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城市水平。

以上目标达到以后,中国社会进步将出现标志性的变化,即中产阶级将占人口的多数。一个社会,已经壮大的中产阶层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他们确有安身立命的必要财富,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好的环境里有独栋房屋,或与此等价的金融资产。第二,他们收入较高,可以保证家庭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也就是说,他们通常衣食无忧。第三,他们对公共事务关注度高,具有维护社会公正与法制的自觉意识。第四,中产阶层主要成分是受雇佣者,其中包括现代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如果没有这部分成员,中产阶层不会是社会的多数。第五,他们自己承认自己是社会的中产阶层。这样特性的中产阶层只能在高度繁荣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才能产生。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将意味着我国今后20-30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强劲动力。中产阶层的行为方式将不同于现有多数居民。他们在衣食住行上将有更高的要求,从而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在过去30年里,我们将城市化率提高了约30个百分点,今后我们会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再提高约3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们将创造远超过去的财富总量。

相关新闻